课件编号20313073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8031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期中,答案,版含,图片,试卷
  • cover
渑池二高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现代文阅读一 【答案】1. C 2. D 3. D 4. ①材料二的论证思路总体上是先总后分。 ②首段提出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然后从人物价值内涵、话语体系、事实与情感关系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三个维度之间是并列关系。 5. ①精选报道内容:要讲述正能量故事,展现其“不平凡”的闪光点,挖掘和展示其独特个性,使之丰实、立体,有血有肉。 ②整合话语资源: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话语资源,与政治话语资源结合并形成合力,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 ③重视叙述风格:报道时既需要情感加持,使其焕发人性的光彩;又要冷静、理性地讲述事实,依赖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内核来感动人。 【答案】6. C 7. A 8. ①美丽纯洁。宝玉借“倾国倾城貌”的词句打趣黛玉,侧面表现了黛玉的美貌。通过语言描写,建议宝玉不要将花撂入水中而应埋入土中,表现了她的本性纯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怜惜。②聪慧有才。读《西厢记》只管出神,感触深并默默记诵,笑言宝玉自己可以一目十行,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说明她聪慧有才。③敏感自尊。似蹙非蹙的眉、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她唯恐自己寄人篱下,被人看轻“欺负”的敏感自尊心理。④多愁善感。黛玉读《西厢记》之后,听到《牡丹亭》的唱词,联想到古人伤春惜时之句,于是感青春叹孤独,自伤身世命运,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黛玉的多愁善感。 9. ①宝玉: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抖在池内,使花瓣随水流去。宝玉的方式传递出对生命的爱惜。②黛玉:扛着花锄,带着花囊、花帚,以土掩埋,不然花瓣被外面的污水糟蹋。黛玉希望保有生命的洁净。 10.ACD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过了十几天,樊哙竟然推开宫门径直闯进去,大臣们跟随着他。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 “十余日”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故在A处断开; “大臣随之”中“大臣”为主语,故在C处断开; “之”为“随”的宾语,“上”为下句主语,故在D处断开。 故选ACD。 11.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因:通过、经由/于是、就;句意: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 B.错误。两个“微”都是“如果没有”的意思;句意: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 C.正确。比:较、相比/等到;句意:因此他比其他将领跟皇上更亲近。/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 D.正确。两个“属”都是“这类人、这些人”的意思;句意:樊哙就会用兵力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等人全部杀光。/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故选B。 12.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樊哙得到陈平好心相救”理解错误,材料二原文为“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陈平没有杀樊哙而是把他押送到长安并非出于好心。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始”,当初;“定”,平定;“何其”,多么。 (2)“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出入”,偏义词,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 (3)“谨”,认真从事;“庠序”,学校;“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颁白”,花白。 (1)当初陛下带领我们在沛县丰邑起兵,平定天下,多么雄壮啊! (2)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不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1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樊哙在营外,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