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13346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文字素材)

日期:2024-06-1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6次 大小:3058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学年,人教,生物,七年级,上册
  • cover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也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4.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最关键的一步是提出问题。 5.在“探究光对蚯蚓分布的影响”的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光对蚯蚓的分布有影响吗?实验中,只有光照不同,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实验一侧有光照,一侧无光照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中用十只蚯蚓而不用,一只是为了避免偶然性(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并区平均值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增加实验可信度。实验的结论是光对蚯蚓的分布有影响,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6,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9.海洋生态系统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 70%;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10.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最高级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11.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最高级消费者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选最短的一条。 12.在食物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生物数量最少的是最高级消费者。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在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 1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则会破坏生态平衡。 14.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单元 1.显微镜的使用 (1)能放大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分辨目镜和物镜: 目镜:无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对光完成指: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视野较暗时,换用凹面镜和大光圈:视野较亮时,换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3)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上升镜筒时,眼睛应看目镜。 2.显微镜的成像:用显微镜观察写有p的装片, p在显微镜下成的像是 d 。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实际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如果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像在哪往哪移,污点判断:跟谁动在谁上 3.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物镜下将要观察的范围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视野变暗—换大光圈或者凹面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4.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少,观察的范围越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越小,所看的细胞数目越少,但观察的结构越细致 5.临时装片的制作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碘液)→吸 (2)制作口腔上皮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刮→涂→盖→染(碘液:将细胞核染色)→吸 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盖在液滴上,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6.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1)相同点: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2)不同点: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7.细胞结构的功能 (1)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膜 (2)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