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13979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四《声声慢》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13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职,语文,高教,2023,基础,模块
  • cover
一首悲苦的命运挽歌———《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预习课 1.阅读相关材料 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的部分词作赏析 2.完成预习任务 制作一张精美的李清照人物小报。初步感受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宋室南渡之后的破碎山河引发了词作的转变,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南渡词人往往以愁为歌,“离人心上秋”成为他们真实的精神写照。作为南渡词人的一员,李清照也由早期轻盈妙丽的望夫词转向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声声慢》便是其中佳作。接下来,我们随着李清照的情思,领略那“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戚之鸣。 活动一 诵读品愁心 请同学们分别欣赏一下三个版本的朗诵,说一下你的聆听感受。 活动二 情起意象生 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总是传达着一种凄婉忧郁的破碎美感,《声声慢》是词人暮年时期的作品,全词细腻具体地刻画了萧瑟晚秋景象。 一、请同学们品读词中的典型意象。 淡酒:酒,是淡的,三杯两盏,敌不过那晚来急风,更何况是我那“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啊。以淡酒映衬浓愁,词人心中的愁情,是无法被淡酒所化解的呀。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词人写自己的寂寞,无人共酒。这里的“把”字,是把玩,词人拿着酒杯,在手中把玩良久,把玩酒杯却不饮酒,表现出的思念情调独特而余味无穷。 雁:“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是“旧相识”呢?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词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作为信使,传递着“云中锦书”,那是词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而此时的大雁在我“正伤心”时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的信使仍在,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斯人已去,再无音信。这丧夫之痛,痛到无以言语。 黄花:李清照喜欢花儿,年轻时她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赏花却无人陪伴。为花而悲的闲愁、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让我比清瘦的花儿都要瘦了。如今,院里的菊花盛开,堆积满地,词人却憔悴得很,再无心情去采摘欣赏了。为花而悲的闲情已去,挚爱逝去的悲愁却积压心头,郁闷非常。 梧桐、细雨:“梧桐”这个意象,在诗词中可以指爱情,如《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也可以指离愁之苦,如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梧桐树仍在,爱情已逝,亲人离去的离愁之苦,在细雨中,一点一滴地敲击着词人已千疮百孔的心。 小结:通过以上意象的对照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南渡这一现实的剧烈转折,词人在词中的意象也发生了相应的迁移。随时“淡酒”却已化不开思念的浓愁,虽是旧相识的鸿雁,却已弃我而去,虽是岁岁年年依旧盛开的黄花,却再无“暗香盈袖”“绿肥红瘦”。不难发现,诗词中的核心意象的选择也是作者立于现实之境前的倒影,映着李清照的悲凉凄苦的暮年生活。 活动三 情转意脉动 在李清照词作意象的对照中,我们发现《声声慢》这首词的每一个意象都沾满愁情,而这愁情并非奔涌而来,之所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就是因为词人将愁情层层剥除,层层递进,直至将词人内心深处的悲愁全部引出。请同学们,试着梳理一下这首词中词人是如何将愁情层层引出的? 寻觅无果引愁———淡酒秋风添愁———雁过回忆增愁———满地黄花堆愁———黑夜将至溢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先是细微的动作,似乎是一位孤独的妇人低头在寻找,找什么呢?“寻觅却不知在寻找什么,因为李清照本身不明白也不清楚自己丢失了什么。”———孙绍振 秋风劲吹难将息、淡酒浇愁愁更愁、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