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 2.理解祖国大陆和港、澳的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情况。 3.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用地策略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祖国大陆和港、澳的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情况。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出示视频“港珠澳大桥”。 师: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历时8年建成通车,造价1000亿。在大桥建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同学们,为什么中国花如此大代价建设港珠澳大桥呢? 生:加强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香港和澳门 出示图片“珠江三角洲地区”。 师:读图思考:找出珠江口、香港特别行政区域及其附近的经济特区,描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 生:(可能答案)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经济特区相连。 (板书)1.地理位置--香港 出示图片“珠江三角洲地区”。 师:读图思考:找出珠江口、澳门特别行政区域及其附近的经济特区,描述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 生: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北与珠海经济特区相连。 (板书)1.地理位置--澳门 出示图片“香港特别行政区”。 师:读图思考:找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岛屿。 生:(可能答案)香港特别行政区域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 (板书)2.地理范围--香港 出示图片“澳门特别行政区”。 师:读图思考:找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岛屿。 生: 澳门特别行政区域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陆地面积约30平方千米 (板书)2.地理范围--澳门 出示表格“香港、澳门的人口、面积、密度”。 师:读表思考:概括香港、澳门的人口特征? 生:地峡人稠 师:思考香港、澳门狭小的地域如何容纳这么多人? 生:“上天” → 建筑高楼大厦。 出示图片“高楼大厦”。 生:“下海” → 填海造陆。 出示图片“香港国际机场”。 (板书)3.人口特征 师: 出示图片 (板书)4.地位—香港 师: 出示图片 (板书)4.地位—澳门 师:出示图片 (板书)5.支柱产业--香港 师: 出示图片 (板书)5.支柱产业—澳门 师:知识拓展1:香港 出示图片 美誉:“东方之珠” “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 历史:曾是英国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政治体制:资本主义制度,与祖国内地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共存,称为“一国两制”。 播放视频“香港回归”。 师:知识拓展3:澳门 美誉:“海上花园” “东方拉斯维加斯赌城”。 历史:葡萄牙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政治体制:资本主义制度,与祖国内地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共存,称为“一国两制”。 播放视频“澳门回归”。 (板书)四、区域联系与共同发展 师:阅读课本107页,说出港澳和珠三角如何合作? 出示流程图 师:内地的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地价、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 港澳地区的优势: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丰厚的资金。 师:“前店后厂”合作模式有什么优越性? 生: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板书)合作模式 活动探究:港珠澳大桥 师:讨论: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大桥对于联系内地、香港、澳门的作用? 生:促进东岸、西岸产业间的互动;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三地间的流动;加快珠 江三角洲产业转型升级。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 1.1982年初,香港凯达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蛇口工业区兴办了第一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