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1224

【核心素养目标】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586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物理,八年级,人教,学年,2023-2024,格式
  • cover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课题 11.1 功 单元 第十一章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与结构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功”的基本概念,包括功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功的概念,然后详细解释了功的公式和单位,最后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材特点 1. 贴近生活实际:教材中的例子和图片都来源于日常生活,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概念,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 重视实验和探究: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功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强化应用意识:教材在介绍功的概念后,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功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建议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物理概念,帮助他们建立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2新课标要求 一、核心知识与理解 1. 知识与技能: 深入理解功的基本概念,明确做功的两个基本条件: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掌握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理解功的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二、探究与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够判断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并解释其原因。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理和分析的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功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强调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学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相互支持和合作。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功的基本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学会使用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能够区分不同情况下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以及做功的多少。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会利用公式进行功的计算,提高运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科学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到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物理学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1. 物理观念:建立功的基本观念,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形成对功的定量认识,并能够应用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会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质。 学情分析 1. 学生知识储备:在八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力、运动、速度等。这些概念为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打下了基础。然而,功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需要学生将之前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2. 学生理解能力:功的概念相对抽象,需要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