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以永恒吗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生命可以永恒吗》位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生在学习完前三个单元的内容,正确认识了自己、友谊、师生和亲情,这些内容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学生生命中的一场旅行。最后一个单元,直接对话“生命”这个话题,学习并理解本单元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对前三个单元以及整本书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作为第四单元的开篇之作,《生命可以永恒吗》共有两目,第一目“生命有时尽”、第二目“生命有接续”,本课对于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的体现 依据《课程标准》中对“健全人格”这项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虽未褪去身上的稚嫩,但随着自我意识的不 断发展,已经自觉或不自觉的在开始探问“生命”这个话题。大部分学生可以通 过网络等途径了解珍惜生命的资讯,有一定的生命观。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仍然 能够看到部分中学生不够珍爱生命,做出伤害自己甚至是伤害他人的不当行为。 更有极少数学生缺乏对生命价值最基本的认识,难以理解人的生命不只是身体的 生命更需要有生命价值的延申。 三、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正确看待生命的终结,理解生命接续的意义。 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看待生命的终结。 难点:感受生命接续的意义。(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说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生命健康与安全教育”学习主题的教学提示,创设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三个子议题:发现生命的特点;了解生命的终结;探寻生命的接续。 设置课堂伴随活动:召唤生命之树。在每个课堂活动后发放生命的材料,如:生命的种子;生命的叶子;生命的果实。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词语并邀请学生对词语的属性进行辨别和分类。 以此来调动学生对生命的基本认知,了解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程度,为接下来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环节,以议题为主线,伴随活动为线索,设置五个教学活动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活动一:感悟生命的意义。播放多媒体视频《疫情之下》,结合突发的卫生公共事件,学生分小组讨论:你对生命有着怎样的认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好奇心,保持一颗求知的心有利于更加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认识之后,肯定他们的观点并发放第一个召唤生命之树的材料:生命的种子。 活动二:发现生命的特点。根据上一个活动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从众多认识中提炼出几个生命的主要特点,再利用多媒体出示连连看活动,让学生将名言警句和生命的特点进行连线。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拓展视野;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对生命的特点进行理解,有利于提升对生命的认识。 活动三:了解生命的终结。首先以活动一中的视频为主线,以生命的叶子为线索结合生命的特点,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四个问题,充分讨论后分享结论,完成 本课重点内容,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命的终结。该教学重点完成后,给学生发放第二个召唤生命之树的材料:生命的叶子。 其次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课题:生命可以永恒吗?通过前半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出:生命不可以永恒,因为生命有时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叶子,并让学生思考:这片叶子从树上凋零之后就没有意义了嘛?让学生自主讨论得知叶子凋零后依然有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