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有梦》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为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少年有梦》。 本框题是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课时设计,为此我将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说单元设计 (一)单元主题概述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价值。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充满生命气息。主要内容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学时代对于人生的意义,编织梦想,建立努力就有改变的信念。带领学生走进学习新天地,不断发现自己。 (二)单元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单元对应部分是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习主题中的内容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以及国情教育学习主题中的内容要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 (三)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访问家长和学长,经过分析与思考,了解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学会编织梦想,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将个人梦同中国梦紧密相联,培养坚定的政治认同。 2.通过分析“学习”两字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经过抽丝剥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3.通过将目光投向自己并结合个人成长经历,经过思考与探究,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培养健全人格。 (四)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三课六框题,安排六课时。 二、说课时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框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有梦就有希望;二是努力就有改变。从单元设计整体上看,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对“中学序曲”的进一步升华;另一方面是“学习新天地” “发现自己”的逻辑起点,地位不可小觑。 (二)说学情 1 刚刚步入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并不同步。本人针对教学对象发放问卷,经过数据分析,发现 64.91%拥有梦想。有的梦想异想天开,天真可爱,但受成年人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多数学生的梦想局限于考高中、当老师等,不够远大。虽有梦想,但 25.44%没有实现梦想的规划,以及存在对实现梦想的信心不足,意志力薄弱等现象。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的分析,本框题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具体事例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培育坚定的政治认同。 2.通过对袁隆平寻梦追梦等相关情境的学习,经过分析与思考,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健全人格。 3.通过辩论赛,经过思想交锋,理性看待梦想实现与否,培养实现梦想的良好品质与辩证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梦想的意义;少年梦想的特征。 2.难点:实现梦想如何努力? 确定依据:一是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二是落实行动要难于认知。虽然学生知道实现梦想要努力,但是对于“努力”的认知不够,更难以坚持。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与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为提高学生自我建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如下: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项目式学习。 (六)说教学理念 整体构思:本课以“稻田里的追梦人———袁隆平”为主人公,以其一生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历程为蓝本。有别于一般课堂的泛泛而谈,本人深挖素材,采用一例到底的方式,以“寻梦、追梦、圆梦、续梦”四个篇章为课堂教与学的主线,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说导入: 我在课前制作了“关于少年梦想的调查问卷”,课上将调查情况进行呈现,如本班多少人已有梦想,什么时候确立了梦想,等等。并选择一些梦想与大家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