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23337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56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高中语文 部编新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心安方是归处 景美更有深情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所选的是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写景散文名篇,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的主要学习目标和内容是:通过“景物之美”“绘景之法”“写法之由”三个方面的赏析,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鉴赏品位,同时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进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 本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及依据 (一)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注重“贯通式活动,整合化学习”,将整个单元整合在一起,考虑进行“跟着课本去旅行”活动,这样把散文写作的时代、地点,其中渗透的景情理以及读者身临其境的游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尝试“做中学”。 第一个学习项目是“编制导游卡片”活动,可以让学生查阅这些名家名作的资料,了解作家在何时何地,处于怎样的背景、心境中写下此作,进而编制出名家名作系列卡片,为导游作准备,这样还可以把阅读与表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个学习项目是“经典景致解说”活动,可以追随作家笔下的自然景致,以自己的理解写出导游词,挑选相契合的音乐,进行朗读、解说活动,并通过比较写景文字,品味清华园荷塘、故都风味、地坛景物、赤壁水月、泰山日出的独特情韵,形成对郁达夫的“故都”、朱自清的“荷塘”、史铁生的“地坛”、苏轼的“赤壁”、姚鼐的“泰山”的个性化理解,感受这些景致所打上的作家个性、情感等烙印。同时,导游词这一项目也能将带有学生个性体验的写作成果固化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编成班级成果集。 第三个学习项目是“风景中的情味”活动,通过追寻这些自然景致之中所渗透的作家内在情感和哲理感悟,引导学生写成学术性的小论文,论述这些作品中寄寓的作家的精神追求,形成学习成果,课堂也可以成为一场见解发布会。故都风物的清、静、悲凉是郁达夫含有雅趣的传统文人心境的自然流露;宁静、淡雅、自由的荷塘是朱自清心灵的外化;看似冷寂颓圮的地坛充满了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景观,三处景物从不屈到活力再到永恒,逐层递进,凝结着史铁生深刻的生命哲思;赤壁水月的变与不变、逝与不逝让苏轼顿悟人生的两重性,最终悟透取与不取的哲理,物我两忘;泰山绝顶的日出在经历风雪之后壮丽呈现,含有姚鼐对人生不断攀登以历绝美的感悟。纵观这些自然中呈现的人生的情与理,可以感受到中国自然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在山水自然中可以安顿身心,获得情感的慰藉、灵魂的诗意和精神的超越,强化对这些经典散文的认识深度。 第四个学习项目是“我心中的风景”活动,让学生从这些经典散文中获得精神的启迪,继承民族的审美传统,“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自然。每个人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然风景,找到与自我精神相契合的山水,获得心灵慰藉与人生启示,进而以文字写下自我个性化的感悟。 以上的整合教学、群文阅读是新课程的常态,从以前的“单点”变成现在的“套餐”,加大了思维的容量,更能形成贯通、比较式的思维,进而让学生形成文学鉴赏的眼光,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设计依据 依据一 教材特点解读 本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必于学习任务群中的 “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的主要学习目标与内容是:精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能根据不同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散文名篇,内容上以写景抒情为主,兼及叙事和议论。其中既有现当代散文,也有古代散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