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6815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58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中考,一模
    2024年初中诊断监测历史能力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4分。 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此时在思想领域,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孟子强调“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材料反映了( ) A. 各学派相互抨击和攻讦 B. 思想繁荣推动了制度变革 C. 诸子百家关注社会现实 D. 社会动荡造就了文化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老子、孟子、墨子的思想都有对当时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的现状而提出无为而治”、“仁政”、“兼爱”、“非攻”等主张,他们都关注社会现实,C项正确;诸子百家的思想是有交集的,排除A项;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可见是社制度变革推动了思想繁荣,排除BD项。故选C项。 2.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方设立据点的必要。所以秦灭六国,多以其地设郡,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郡”的设立( ) A. 是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一大革新 B. 符合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 对后世的行政体制演变影响深远 D. 为秦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自然有在各地方设立据点的必要”和“则更合全国的情形”等可知,“郡”的设立符合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一大革新,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题干内容体现的是“秦灭六国,多以其地设郡,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排除A项;对后世的行政体制演变影响深远,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秦灭六国,多以其地设郡,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排除C项;题干内容“至六国尽灭之后”可知秦朝已经实现了全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3.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古代乐器)二百声,而众以散”。这主要表明唐朝( ) A. 商业发达,经商人数众多 B. 商业活动形式多样 C.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D. 商业活动有严格时空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古代乐器)二百声,而众以散”可知,材料说明唐朝商业活动有严格时空限制,排除D项;商业发达,经商人数众多和商业活动形式多样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B项;宋朝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排除C项。故选D项。 4. 宋统治者以“右文”(重视文化教育)为国策,重用文人,引领天下读书治学风气,给士大夫优越、宽松的政治参与空间,为像三苏父子这样来自普通阶层的的读书人治平天下、实践家国情怀打开大门。材料反映三苏父子之所以成为彪炳千古的文化巨人得益于( ) A.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社会安定 B. 宋代各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C. 宋代的文治环境 D. 宋代经济繁荣,科技文化硕果累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统治者以‘右文’(重视文化教育)为国策,重用文人,引领天下读书治学风气,给士大夫优越、宽松的政治参与空间”可知,材料反映三苏父子 之所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