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28475

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6937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期中,答案,版含,PDF,试题
    高一(下)语文试卷 子问政”“ 子贡问友”“叶公问政”“宪问耻”“樊迟问仁”“子路问成人”“子路问君子”等 等,且孔子对学生的提问常有表扬与鼓励,如“大哉问”(《论语·八价》)、“善哉问”(《论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语·颜渊》)等等。孔子对学生的提问也未必会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思考后作答,随后再进行回应。如子张曾问孔子:“士何如斯可谓之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矣?”孔子反问:“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回答道:“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孔子则指 材料一: 出:“是闻也,非达也。”而后对“达”和“闻”的内涵及其区别进行了点拨(《论语·颜渊》)。 今天,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主要遵循单向度的强制灌输模式。我们如果仔细研读一下《子 在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学生质疑孔子观点、与孔子争论的情形时有存在。子路是提出 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记载,则有可能会稍稍改变我们对儒家美育教学实践的固有看 疑问最多的学生,如《论语·子路》中就曾提到,子路问:“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法。 孔子的回答是:“必也正名乎!”子路随后提出疑问:“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尽管 这则案例是《论语》所载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孔子并没有要求学生以他的理想为人生理想, 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但孔子并未因此厌弃子路,反而多有肯定与赞许之时,甚至将他置 而是让学生畅谈各自的志向。但孔子对各位学生的志趣仍是有他自己的评判的,对于子路、冉有、 于与颜回同样的地位。如《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记载,“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 公西华或为政或司礼的社会理想,孔子既不加赞许,也不予否定。很显然,这样的社会理想虽符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断也)予。’”可见孔子对子路之珍爱。在所有弟子中,孔子最 孔子对弟子们往日的教导,但并不是孔子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只有在曾皙描述完他颇具人生审 喜欢颜回,但孔子对颜回凡事都以他的话马首是瞻、从不当面提出不同意见的做法也是不满 美化效果的志趣后,孔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在徐复观看来,曾皙和孔子之“言志”,都 的,“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论语·为政》);只有在得知颜回私下里会进行反思、 达到了仁的道德精神与乐的审美精神相融合的至高人生境界。根据徐复观的理解,孔子的这次教育 表达个人意见时,孔子才表达出肯定之意,“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 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审美教育案例,通过曾皙的言行和对此的肯定来向其学生施以审美人格的濡染与 政》)。 (摘编自高振宇《儿童哲学探究团体的重构与创新》) 熏陶。在此孔子并没有向任何一个学生灌输什么理念,整体的教学氛围也极为平等融洽。尤可注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的是曾皙对孔子的回应,没有立即以语言作答,而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从中我们可以 A. 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生硬死板,而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代表 看出曾皙在老师面前并不唯唯诺诺,而是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同时我们发现曾皙是以感性的音乐 的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可能会稍稍改变人们的成见。 作导引,然后才开始用语言来描绘他心目中至乐的人生审美境界,并且这种描绘亦非抽象语言的概 B. 孔子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社会理想不置可否,说明这些社会理想没有触动孔子的 括,而是形象化的对艺术人生的审美描摹。朱熹曾高度评价曾皙的这一理想境界,谓其“天理流行, 内心,不符合其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 随处充满,无少欠缺。……其胸次悠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