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0057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36998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考试,解析,原卷版,试题,生物学
    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4章,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章第2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食物网的结构和动态变化是评估生态系统环境风险与完整性的重要指标;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高,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越强 B. 对抗破坏或干扰,使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机制 C. 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等特征 D.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2. 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水深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显示,远洋水域固定的太阳能的峰值明显低于近海水域的,且远洋水域出现固定的太阳能峰值的水深比近海水域的深了近20m。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近海水域光照更充足,但CO2含量少 B. 近海水域光照更充足,但水温较低 C. 近海水域水体富营养,但透光性差 D. 近海水域水温更适宜,但CO2含量少 3. 动物的同化量(A)是指从食物中消化、吸收的能量,即摄食量(I)与其粪便量之差;生产量(P)则是同化量与呼吸量(R)之差,它以有机物的形式累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分别表示为A/I、P/A。依据表中所示黄鼠等的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能量数值/(kJ·m-2·a-1) 动物种类 摄食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0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 表中4类动物中,同化效率最高的是收割蚁 B.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量比例最高的是小蜘蛛 C. 黄鼠的生长速率较低与其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比较高有关 D. 盐沼蝗的同化量中约有63%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4. 碳达峰是指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先进入平台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结合碳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可沿着食物链A→B→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 碳中和、碳达峰、碳循环中的“碳”都是指CO2 C. 植树造林和控制过程⑤都有利于碳减排,达成碳中和 D. 过程①~⑤、过程⑥~⑨中碳元素的主要流动形式分别是CO2、含碳有机物 5. 入侵植物影响食物网的3种途径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裂稃燕麦、葱芥、穗状狐尾藻、含羞草的入侵案例中,与其他3种入侵途径不同的是( ) ①裂稃燕麦产生的碎屑能够增加土壤的湿度,从而促进土著植物的生长,导致食物网结构发生改变。 ②葱芥能够通过根系向土壤中分泌芥子油苷,抑制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互利共生)的生长,从而影响土著植物的生长、繁殖,改变森林群落组成。 ③穗状狐尾藻入侵河口湿地后,为一些无脊椎动物和幼鱼提供了庇护场所,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水生食物网结构。 ④外地入侵植物含羞草可被当地多种植食性昆虫取食。 A. 裂稃燕麦 B. 葱芥 C 穗状狐尾藻 D. 含羞草 6. 202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