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0137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328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革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下列是某同学对其相关知识的整理,其中对应关系完全符合史实的是( ) ① 1904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② 1913年 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成为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③ 1929年及后 公布《考试法》等法规 使孙中山文官考试的思想得以确立 ④ 2005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标志着新中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A.① B.② C.③ D.④ 2.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是在 A.1902年 B.1903年 C.1904年 D.1905年 3.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这些草案( ) A.依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制定 B.以考试选拔官员为主 C.在“分权制衡”原则的框架中 D.标志着中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4.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为民国时期政府所重视。关于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官考试法草案》的颁布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文官制度的建立 B.南京临时政府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草案,如《考试法》等 C.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有四级九等的等级划分,官员选拔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D.南京国民政府的考试制度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能在实施过程中杜绝亲信的任用 5.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考试成为选拔官员主要方式 B.文官制度取代了科举制 C.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消失 D.选官更加趋于公平开放 6.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不久,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和教育普及 B.旨在培养推行维新变法的新式人才 C.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 D.推动中国教育和选官制度的近代化 7.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及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它的颁布( ) A.标志着中国科举制的废除 B.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C.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D.标志着中国学堂选官制度的正式设立 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是( ) A.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B.干部管理民主化 C.干部考核法制化 D.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9.下表统计的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官员知识结构情况,其中,无功名是指绿林、行伍、生意、学徒等出身的官员;旧功名是指拥有传统功名的官员;新功名是指具有新式教育背景的官员。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知识结构 无功名 旧功名 新功名 人数 27人 15人 814人 比例 3.08% 1.71% 95.21% A.政府选材注重德才兼备 B.近代化的教育基本普及 C.选官具有明显时代特征 D.功名出身影响官职高低 10.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工作的市府干部统计情况如表所示(近郊和公安局未计入),这说明( ) 1949年上海市府干部统计 原地下工作者和新参加的社会干部 来自老解放区的人员 留用旧人员 总人员数 570 2490 11426 14492 A.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有大量国民党残余 B.党内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