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0550

【2022新版课标】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1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920276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8课,教案,课件,乘着歌声的翅膀,2022,下册
    (课件网) 第8课 向往 目 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二)艺术表现 能用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哼唱歌曲,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人们心中对美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音乐的兴趣。 (一)审美感知 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本课目标 新知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 新知 导入 1.你们为什么喜欢唱歌? 2.歌声能带给你们什么? 新知 导入 歌声可以传递人的情感, 表达人的愿望。 新知 导入 歌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 新知 导入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新知 讲解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新知 讲解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后由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门德尔松谱曲,成为一首描写爱情的经典艺术歌曲。歌曲创作于1834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其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结构完整严谨,富于诗意般幻想,完美地表现了海涅这首爱情抒情诗的意境。可谓珠联璧合,大衣无缝。歌曲旋律优美,充满梦幻色彩。 新知 讲解 歌曲的节拍、速度、力度是怎样的? 新知 讲解 6/8拍,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新知 讲解 强、弱、 弱,次强、 弱、弱。 新知 讲解 下面我们聆听歌曲,随着歌曲哼唱 新知 讲解 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律动 新知 讲解 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课堂 展示 精彩演绎 课堂 拓展 作曲家:门德尔松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 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op.1),14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 课堂 拓展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课堂 拓展 说说你的感受? 课堂 总结 《乘着歌声的翅膀》 1=bA 6/8拍 门德尔松 谢谢您的观赏!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向往》第2课时《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材分析】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四年级下册第8课《向往》第2课时欣赏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后由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门德尔松谱曲,成为一首描写爱情的经典艺术歌曲。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是整个小学段的中间阶段,对于音乐知识也处在萌芽的好奇阶段,对音乐课充满了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和音乐表现活动,但是,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科学的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的能力,同时课堂的耐心程度不高,容易激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二)艺术表现 能用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哼唱歌曲,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人们心中对美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