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3193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丰收锣鼓》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239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七年级,音乐,初中,人教,格式
  • cover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丰收锣鼓》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丰收锣鼓》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第9周星期三下午第2节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丰收锣鼓》,掌握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音色特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丰收喜悦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 创新与实践目标: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结合本地特色,改编歌曲《丰收锣鼓》,以展现不同地区的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文化理解与传承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 歌曲《丰收锣鼓》的演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音高、节奏和音色特点,做到音准、节奏准确,音色饱满。 2. 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丰收喜悦之情,能够用歌声传达出这种情感。 3. 歌曲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和尾声,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4. 歌曲的演奏:要求学生能够用乐器演奏歌曲,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奏。 难点: 1. 歌曲《丰收锣鼓》的演唱: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掌握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音色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克服。 2. 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丰收喜悦之情可能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讲解和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 3. 歌曲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歌曲的结构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讲解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歌曲的演奏:对于没有乐器演奏经验的学生来说,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指导和练习来克服。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歌曲《丰收锣鼓》的演唱技巧,包括音高、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亲自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探究和解决歌曲演唱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丰收锣鼓》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魅力。 2. 教学软件:使用音乐教学软件,如音乐节奏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3. 实物展示:展示与歌曲《丰收锣鼓》相关的实物,如农具、农作物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丰收喜悦之情。 4. 乐器演奏:为学生提供乐器,如鼓、锣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节奏和音色特点。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歌曲《丰收锣鼓》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丰收场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丰收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呈现: 1. 讲解歌曲《丰收锣鼓》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丰收喜悦之情。 2. 分析歌曲的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和尾声,让学生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