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4384

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4319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中考
    九年级历史试题卷 温馨提示: 1.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1至8页,答题卡第2面,共100分,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内,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试题卷由自己保存以便老师评讲。 2.请将1-30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60分。 1.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下列诗句能反映唐代中外交往的是( ) A.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 停杯共说远行期,人蜀经蛮远别离 C.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李白的诗,写作此诗的目的是悼念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他一生在中国长达54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C项能反映中外交往,符合题意;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反映的是民族关系,故A项排除;“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反映的是唐代商贸情况,故B项排除;“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反映的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故D项排除。故选择C。 2.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 A. 民族主义的高涨 B. 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 C. 陈独秀的身份与认识发生转变 D.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从1918年到1924年,陈独秀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说明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导致陈独秀态度的转变。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从封建社会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性质都没有改变。D符合题意;陈独秀从指责义和团盲目排外到评价义和团是反帝爱国者,说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主义高涨。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主张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陈独秀是共产党一方的领导人。这与义和团的目的一致,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运动作用和进步意义。排除ABC,故选D。 3.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 A.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只学技术,不变制度 B. 以兴办耗资巨大、无利可图的军事工业为开端 C. 技术设备全掌握在外国技师手中 D.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打击下破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故A正确;以兴办军事工业为开端不是原因,故B错误;技术设备全掌握在外国技师手中,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即使洋务运动不破产,不改变其目的,也无法使中国富强,故D错误。 4. “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A.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 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 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只是局限于社会上层精英分子的活动,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评价戊戌变法方式,排除A项;材料评价的是戊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