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5089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9549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浙江省,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期中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 历史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全部选考内容。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开始种植粮食作物。仰韶文化的先民们种植的是( ) A 水稻 B. 粟 C. 苜蓿 D. 甘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仰韶文化的先民们种植的是粟,B项正确;水稻在当时主要由南方地区的先民种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苜蓿原产于在西亚、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库曼一带,最早在伊朗、土耳其栽培,而仰韶文化位于我国黄河流域,排除C项;甘薯原产于美洲地区,明朝中后期引入中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聚集。为了争得“正统”地位,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以争得“诸夏”的身份和地位。材料旨在说明( ) A. 各族的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 各国积极变法以谋求富国强兵 C.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 D. 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依旧稳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为了争得‘正统’地位,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以争得‘诸夏’的身份和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为向中原地区发展,取得“正统”地位,采取华夏文化,这说明各族的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旨“华夏认同观念”,而“各国积极变法以谋求富国强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政治秩序完全破坏”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收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3. 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芍陂 D. 郑国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图片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以及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可知此水利工程为灵渠,B项正确;都江堰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蜀都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而图片所示地点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排除A项;芍陂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排除C项;郑国渠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泾阳县,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两晋时期,儒学家族如果不入玄风,就产生不了为世所知名士,从而也不能继续维持其尊显的士族地位。东晋执政的门阀士族,没有一个门户是原封未动的儒学世家。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