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6466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65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 3.体会科普说明文形象、准确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1.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科普说明文形象、准确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新激趣、激情导入 观看视频。同学们,春去秋来,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问,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 二、出示目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目标、方向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内容及训练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填字游戏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快速阅读1-3段。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能反映季节、气候的自然现象) =( 物候 ) PPT资料:物候现象: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季节和气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刮风、打雷、下雨、下雪,下冰雹等则属于天气现象。 (二)竺可桢先生认为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都有哪些呢?这些因素的排列顺序能不能更换呢? 明确:物候的决定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6—10段)。不可以。 ( 主要因素 次要因素 ) ( 首先 第二 第三 此外 ) ( 逻 辑 顺 序 ) 明确:说明顺序的选择,以说明内容为前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完成习题的基础上深入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深入学习 赏读课文,精析语言 作者对物候的介绍引起我们的兴趣,文章的布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气象学和地理学家的竺可桢先生的文章语言也非常独特。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里面讲到“《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大约”“可能”都是一种模糊性语言,因为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测的情况。不能说得太绝对。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明确: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明确: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明确: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些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二)语言的生动性 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请你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些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拟人化的语言,使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