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重点学写“繁、藤、膝”3个难写字且了解其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2.以“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重点学习《繁星(七一)》,进而初步了解现代诗富有节奏、蕴含想象、饱含感情的特点。 3.合作迁移学习《繁星(一五九)》,结合具体语境和现实生活理解两个“风雨”的意思。 4.仿写小诗;搜集、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5.补充《繁星·春水》中的小诗和《寄小读者》原文,深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启发整本书阅读。 教学重难点: 1.以“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重点学习《繁星(七一)》,进而初步了解现代诗富有节奏、蕴含想象、饱含感情的特点。 2.合作迁移学习《繁星(一五九)》,结合具体语境和现实生活理解两个“风雨”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对比发现,开启综合性学习 1.课前朗诵学过的“童真”主题的古诗和现代诗。 每页课件左边先后出示古诗《所见》《小儿垂钓》《池上》,右边先后出示《小小的船》《一个接一个(节选)》《繁星(二)》。 2.初步认识现代诗。 3.开启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读诗、品诗、写诗、编诗集、开诗歌朗诵会)。 二、聚焦诗题,了解作者 1.揭示课题:短诗三首。 2.聚焦诗题,相机介绍《繁星》和作者冰心。 3.板书作者和出处,根据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联,重点教写“繁”字且要求组词。 提示:繁,上下结构,下半部分“糸”表示“丝线”的意思,它在汉字的左边就是“纟”。丝线多又互相缠绕,就是“繁”。可见繁和“丝”有关,有“多”的意思;繁可组词为“繁多、繁杂、繁殖、繁荣”等,这些词都有“多”的意思。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自主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巡视指导读好“啊”的变音。 提示:“母亲啊”读“哪”,“大海啊”读“呀”。 3.着眼学生的感觉,聚焦有节奏感的诗句,具体指导“读出节奏”,初步读出情感。 4.生齐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四、绘声绘色,读出韵味活动一:跟着诗人去想象 1.共读《繁星(七一》),交流疑问和发现。 2.理解“永不漫灭”的意思。 永不漫灭:永不磨灭,永不忘记。 3.聚焦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想象的丰富和悠远。 提示:体会“这件事———中破折号的妙用,指导朗读:“这件事’拉长音,读得意味深长,边读边想象。” 4.关注“永不漫灭的回忆”,读出具体诗句,思考“这些回忆发生在哪里 这些场景间是什么顺序关系 ”,发现场景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关系。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三处地点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越来越聚焦。 5.启发想象:这些事到底指哪些事 请联系整首诗,边读边展开想象。 6.交流看到的画面,启发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这首诗含蓄、留白的特点。 提示:冰心在母亲的膝上可能会做些什么 想些什么 和母亲说些什么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7.出示《寄小读者》中相关文字资料,联系《繁星(七一)》说感受。 “已经三岁了,或者快四岁了。父亲带你到他的兵舰上去,大家匆匆地替你换上衣服。你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把一只小木鹿,放在小靴子里。到船上只要父亲抱着,自己一步也不肯走。放到地上走时,只有一跛一跛的。大家奇怪了,脱下靴子,发现了小木鹿。父亲和他的许多朋友都笑了。———傻孩子! 你怎么不会说 ” 母亲笑了,我也伏在她的膝上羞愧地笑了。———回想起来,她的质问,和我的羞愧,都是一点理由没有的。 ———节选自冰心《寄小读者》 提示:指导学生读得慢一些,读出回忆时柔柔的、暖暖的感觉,用渐弱的方式处理;现代诗不仅有节奏感,还充满丰富的情感。 观察对比“藤"“膝",进行识字、写字整合教学。 (1)两个字都有肉月旁和右下这个部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