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45851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屈原列传 》《苏武传 》联读设计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34343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PPT,21张,课件,设计,联读
  • cover
(课件网) 教材版本:统编人教版 学段学科:高中语文 年级学期:高二第二学期 课 名:历史人物纵横谈,精神品格古今论 ———《屈原列传》《苏武传》联读 走近作者 走近作者 核心素养 语言梳理与整合:研读两篇文本,能够总结屈原、苏武两个人物精神品格,领略人物风采。 语言表达与交流: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自己对人物的客观评价。 提升思维品质:说说你在他们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和人生启示。 任务一 寻找课文史实,梳理人物经历 通读《屈原列传》和《苏武传》,从屈原、苏武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文章中涉及的史实,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梳理出人物的主要人生经历。 要求: 概括主要事件,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屈原列传》《苏武传》中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生平。 (1)重点突出,人物重要的经历不遗漏; (2)条理清晰,按照时间顺序以表格或导图的形式清楚明了地反映人物生平; (3)语言精练,文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人生经历表 以屈原为例 课文中有非常明显的时间轴:为楚怀王左徒时—既黜—明年—其后—顷襄王立—既死之后。 梳理时可以按照这个时间线进行,把所有的事件,对应到相应的时间区间,形成人物的人生经历。 屈原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王甚任之”; 二是“王怒而疏”; 三是“放流”; 四是“王怒而迁”。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事件,一一找出来。 1、“王甚任之”。主要在第1段。屈原出身贵族,担任楚怀王左徒,在内图议国事,发布政令;在外接待宾客,外交诸候,深受楚王信任。 2、“王怒而疏”。主要是文章第2-7段。上官大夫欲夺草稿而屈原不与,后无中生有,使得楚王“怒而疏屈平”。此后屈原又被黜,内心“忧愁幽思”,于是创作了《离骚》。楚国被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侵凌,内外交困。怀王听信子兰,入武关与秦昭王会,却被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3、“放流”。主要在第8段。怀王为秦所困,楚人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以子兰为令尹。屈原不容于朝,被“放流”在外。 4、“王怒而迁”。主要是第9、10两段。屈原被“放流”后,也许曾被召回,又因子兰诋毁再次被迁逐。经历两次放逐的屈原,来到江边,与渔父有一番对话。之后作《怀沙》,不久自投汨罗江而死。楚国日益没落,数十年后,终为秦所灭。 屈原 人生经历表 《苏武传》则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因变被扣、不惧威逼、不受利诱、苦守北海、持节不失的事迹。 文中选择了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最能体现其爱国品质的事迹来描写,并写得“文赡而事详”,至于苏武为於靬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事,则略而交代,详略得体,使主题更加突出。对典型事例,作者讲求描述的生动性,如苏武受审前欲自杀而被自己人劝止,受审时以死自明心迹又被匈奴人救活等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把苏武百折不挠、奋力抗争的特征描绘得异常感人。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爱国精神 1、两篇传记,选取恰当的史实,塑造了屈原和苏武两个人物形象。请阅读课文,分别概括两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并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具体分析。 2、简要说明“舍生取义”在苏武和屈原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并结合社会热点说说。 任务二 3、什么是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做无谓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屈原、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请选择一个进行具体分析。 屈原的形象: 才能卓越、光明磊落、矢志不渝、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具有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屈原是一个孤独的悲剧英雄形象,他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休戚相关。屈原之“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