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46663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802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社会,治理,国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1.明朝设立了老人制,规定在里甲之内,凡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而为大众所敬服者,每里推选三名老人,督导人民勤务农桑,劝告人民遵守“孝顺父母,和睦乡里,教训子孙,毋作非为”等六伦之教训。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加强地方治理 B.推动礼法结合 C.规范地方行政 D.弘扬儒家文化 2.洪武年间,朱元璋颁行《教民榜文》,宣讲“圣谕六条”,强调以里甲为基础在基层推广教化;永乐年间,明成祖将《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令人诵行;正德以后,一些硕儒乡绅倡行乡约,视乡约为维持地方秩序之妙方。这说明 A.城市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B.陆王心学占据主导地位 C.政府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强化 3.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以下①②③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编户齐民、大索貌阅、黄册 B.编户齐民、大索貌阅、主户客户 C.大索貌阅、编户齐民、主户客户 D.大索貌阅、编户齐民、户贴制度 4.宋代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40%,到1072年,客户比例下降到30%。这一现象将( ) A.抑制租佃关系发展 B.导致户籍管理失控 C.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D.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5.有学者指出,日益完善的户籍制度在郡县制普遍实施的背后反映了各级官吏的执行力,也展现出强大的国家意志。因而汉朝的户口统计基本可信,但后世分裂时期则存在更多隐匿现象,可信度不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国家治理能力影响制度实施 B.户籍制度规范了封建等级秩序 C.郡县制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 D.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渐趋松弛 6.东晋政府对南方原住民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侨居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根据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的解释:“以蘖汁染纸,谓之人潢。则纸不生蠹虫,缝不绽解。盖原住户籍原为保存久远,故用人潢之黄色纸。”据此可推知,白籍制度( ) A.是一种临时户籍制度 B.维护了南方士族的特权 C.使得纸张推广至全国 D.缓和了南北方紧张局势 7.明政府规定外地人不附入本地户籍者,有赋役负担的杖一百,无赋役负担的杖八十;如果将他人隐匿不上报户籍,隐匿他人者与所隐之人同罪。这一规定旨在( ) A.防范地方割据势力 B.防止赋役流失 C.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D.完善法律体系 8.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它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 C.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 9.《清朝文献通考》卷19载:“(1757年,顺天府更定保甲法规定)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材料体现了顺天府基层管理的特点是( ) A.职业划分和赋税征收相统一 B.基层教化与兴办教育相统一 C.户籍管理与维护治安相统一 D.社会救济与狱讼赋税相统一 10.明朝江南地区有诸多士大夫在家族设置义田,赡族救贫。士大夫们还制定义田管理条规,将义田的土地册上报户部钤印下发府县确认,以为凭据,以期“家法之永赖国法”。这些做法的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