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49146

国旗下的演讲:夜空中最亮的星

日期:2024-06-03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1次 大小:171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旗下,演讲,夜空,中最,亮的
  • cover
国旗下的演讲:夜空中最亮的星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我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害怕夜晚的经历,但是当你害怕的时候,不妨抬头看看,天上总会有一颗属于我们国家的星星,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属于我们国家的其中一颗星星 那就是1996sd1,我这么说可能大家会迷茫,因为这个名字怎么会和根本没有听过怎么会是我们国家的星星,那我换个名字,他也叫袁隆平星,因为sd和水稻谐音,为了纪念袁隆平先生,由此被命名 说起袁隆平先生,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他是让我们14亿中国人吃饱饭的最大功臣,在那个人人吃不饱的年代,水稻的产量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而在机缘巧合下,袁隆平先生发现了一颗特殊性状的水稻,通过与其他品种的水稻杂交,再经过与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的人工授粉,再加上袁隆平先生的不懈努力实验终于再1973年实现了中国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成功配套,1975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1976年成功实行杂交推广。解决了国家水稻产量低下,为全国人民吃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发,即使中途遇到再多困难也从不放弃。袁老这一辈子就做了杂交水稻这件事,他说“人一生只需要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限,那就是成功。”从1961年首次发现“天然杂交稻”,到1964年找到首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再到1970年在海南找到“野败”,袁隆平的科研之路充满了艰辛。国家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陈明山先生曾经经这样评价袁隆平:“从来没有消极过,也没有抱怨过,即使有再多困难也难不倒的人。摈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思想不当“差不多先生”,始终保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全身心做好重复的事,不浮躁,不急躁。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 你不下田我就不带。”袁老年轻的时候是赤脚下田,经常被虫子、蚂叮咬。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间地头是他们科学研究的主阵地,靠想象干不出杂交水稻,他们的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长在土壤里,书本知识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袁老在节目中说,他对年轻人的忠告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实践方能检验真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年轻一代要坚实“干”的作风,永葆“闯”的精神,拿出“拼”的劲头,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从小事细处做起。 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 你不下田我就不带。”袁老年轻的时候是赤脚下田,经常被虫子、蚂叮咬。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间地头是他们科学研究的主阵地,靠想象干不出杂交水稻,他们的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长在土壤里,书本知识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袁老在节目中说,他对年轻人的忠告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实践方能检验真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年轻一代要坚实“干”的作风,永葆“闯”的精神,拿出“拼”的劲头,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从小事细处做起。 袁隆平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以奉献祖国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书写下了励志的好样本。穿梭在田间垄亩,凝视着子孙千秋,在精明的世界甘愿做一个“顽愚的痴者,把一生奉献给人类温饱,在贪闲的世界甘愿做一个永恒的“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前沿。 他就是这样的一位耕耘者,在稻谷飘香中,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