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54421

17.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31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
  • cover
《望洞庭》教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在进行《望洞庭》的教学前,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细致的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浓厚。然而,由于古诗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强化。针对这些特点,教学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同时加强生字、生词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审美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望洞庭》。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洞庭湖美景。 (二)能力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插图或教师的讲解,理解古诗的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吟诵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三)情感目标 1. 学生能够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能够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 感悟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描绘,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 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洞庭湖美景展示 ① 展示洞庭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洞庭湖的自然风光。 ② 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 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① 简单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 ② 通过讲述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建立对诗人的认识。 3. 课文主题引入 ①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洞庭湖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② 引入课文主题,解释“望洞庭”的含义,即诗人远望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 (二)新课呈现 1. 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以饱满的情感和正确的语调朗读《望洞庭》,让学生聆听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人对洞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2. 学生跟读练习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调和停顿,同时注意生字的正确发音,如“湖光”中的“光”字,要读作第二声。 3. 课文内容解析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解释“湖光”是指湖面上反射的月光,“两相和”则形容湖光与秋月相互辉映,和谐统一。 4. 古诗意境描绘 通过课文中的诗句,如“潭面无风镜未磨”,教师帮助学生想象一个平静如镜的湖面,以及“白银盘里一青螺”中君山的秀丽,让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洞庭湖美景。 5. 学生朗读展示 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前朗读,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和喜爱。 (三)生字生词学习 1. 课文导入与生字认识 (1)导入新课 ① 展示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 ② 引出课文《望洞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生字学习 ① 展示生字“断”、“楚”,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② 讲解“断”字的读音[dùan],以及“楚”字的读音[chǔ]。 2. 生词理解与应用 (1)生词“湖光”解析 ① 通过图片展示湖面反射阳光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湖光”。 ② 引导学生用“湖光”造句,如:“湖光闪烁,美不胜收。” (2)生词“潭面”学习 ① 展示潭水平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潭面”的宁静。 ② 让学生描述潭面的特点,如:“潭面平静如镜。” 3. 课文填空练习 (1)填空题设计 ① “湖光____秋月两相和。” ② “潭面____风镜未磨。” (2)填空题答案与分析 ① 答案:“湖光秋月两相和。” 填空处为“秋”,意指秋天的月亮 ② 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