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64219

2024届高考语文“个性”“秩序”作文写作指导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9次 大小:197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4届,高考,语文,个性,秩序,作文
  • cover
“个性”“秩序”作文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表现了娜拉追求个性解放的鲜明立场。当今一些年轻人也注重个性优先,重自我,重自由。 而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秩序优先于个性,重规矩,重伦理。 联系生活实际,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一)作文题解读 个性:个性是个人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独特的人格、思想、社会形象和能力体系,主体性和差异性是个性两个最为重要的特征。 自我: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我也指自己反思后纯净公正的内心世界。 自由:自由的最基本含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或者说限制或阻碍的不存在。一般包含:任性意义的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放任;按规律办事意义下的自由,所谓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自律意义下的自由。 秩序: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 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律法、习俗、礼仪等。 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夫妇、兄弟姐妹、同事或同学、朋友关系。 (二)问题建构 1.传统社会,为什么“重秩序”而不是“重个性”呢? (1)三纲五常传统伦理纲常的统摄作用。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孝治天下”“中庸之道”“尊老爱幼”等。 (2)统治者维护自己地位与社会稳定的需要。 2. 现代社会,“重个性”与 “重秩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全球化与高度现代性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可能性空间,而形形色色的强调个性、差异的所谓后现代思潮则从观念上引导和助长了人们日益个性化的追求。 (2)当代中国正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其核心主旨可以说就在于解决好个性与秩序的现实问题。 (三)参考立意(现代社会,“秩序与个性”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1)一方面,社会秩序是个性解放的手段,是否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是现代社会秩序是否良好的重要判断标准,或是其合法性的重要根据。另一方面,个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形成的,社会秩序既为个性的形成提供条件,也以内化为人的社会性的方面对个性形成一种制约与规训。 (2)“秩序”与“个性”的关系应该是彼此更加紧密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传统的专制社会,我们过分强调秩序,往往以牺牲自由和个性为代价。然后我们陷入一阵混乱,盲目追求自由与个性能,从而带来了秩序的混乱。 世界是有秩序的,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是自然的秩序,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人伦礼仪是社会的秩序。失序和混乱的社会,是不会有自由与个性的成长空间的。我们不能以牺牲个性为代价追求秩序,合理的秩序并不是那些只保障少数人的个性的秩序。 (3)现代社会,应该是在我们中国传统秩序上,追求个性的自由,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当然这个秩序所包含的“伦理与规矩”并不是传统的封建礼教,而是新的社会下的新的观念。 (4)只有将“秩序”与“个性”有机融合,我们才有活力,迎接新的变革,实现经济与文明的良性发展;我们也才有底气,在民族遇到新的威胁时,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例文参考: 个性与秩序:寻求平衡与共生 上课铃响起,一些学生依然沉浸在吃喝、谈笑、化妆中,或许认为这是个性的展现。然而,这并非真正的个性,而是缺乏自律与尊重的表现。个性的本质是独特性与独立思考,而非随心所欲、无视规则。在课堂这一公共空间中,良好的上课习惯、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对课堂纪律的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