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倍数、因数 第1课时 倍数、因数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五下第1~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认识倍数、因数,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一个数倍数、因数的特点。 2.能根据因数、倍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3.了解相关数学的趣味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交流生活中的相互关系。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你能再像这样举例说一说吗? 2.揭示课题。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二、教学新课 1.界定研究范围 你知道哪些数是整数? 像0、1、2、3、4、9、18、36……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你知道哪些数是非零自然数?今天我们就在非零自然数这个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并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2.教学例1 (1)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①出示例1的情境图 孩子们听过韩信点兵的故事吗?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出示第1页主题图) 这就是韩信点兵图,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 生可能列出 9×4=36 36÷9=4 板书这两个算式 ②在9×4=36这个乘法算式中,9、4、36分别叫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答后老师指出:在这个算式中我们可以说4和9是36的因数,也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 ③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相乘,两个因数都是积的因数,而积是两个因数的倍数。 ④让学生联系乘法算式思考36÷9=4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理解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①议一议。老师出示9×4=36,2×2=4两个算式,让学生议一议4是因数还是倍数? 待学生交流后老师问: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②判断。4是因数对吗?为什么? ③小结。倍数和因数存在于特定的范围,离开了特定范围,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就不存在了。 (3)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①画一画、议一议 同学们,每排人数要一样多,这些士兵还可以怎样排列?请同桌在纸上画一画、议一议。 ②写乘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信息写乘法算式。 ③同桌交流。 让学生任选一个乘法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④让学生说一说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有序地板书 36的所有因数(1,2,3,4,6,9,12,18,36) ⑤36最小的因数是谁?最大的因数是谁? ⑥说一说找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先写出积是36的所有乘法算式或被除数是36的所有除法算式,再找出它所有的因数。 ⑦反馈练习:找出12、18的所有因数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再让学生展示交流。 ⑧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教学例2 (1)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多媒体出示例2:(在6,30,55中,哪些数是6的倍数?)你能判断吗? 待学生判断后老师问:刚才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6的倍数的?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6分别去乘1、2、3……看它们的积是不是这个数。 (2)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7的所有倍数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出100以内7所有的倍数,再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 (3)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①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待学生回答后老师问:如果继续让你找7的倍数,你还能找吗?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 ②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