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72961

【核心素养目标】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608170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国,22张,课件,交往,对外,关系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唐朝《礼宾图》壁画 王仁波先生在《隋唐时期的墓室壁画》中推测: 唐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礼宾图》自左到右,依次为大食使节、吐蕃使节、高昌使节、三位鸿胪寺官员。东壁《礼宾图》自左到右分别是三位鸿胪寺官员、东罗马使节、高丽使节、东北少数民族的使节。这两幅壁画反映出什么?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设有鸿胪寺这样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民族事务和对外交往,壁画也再现了大唐王朝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的盛况!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和对外交往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时空观念:使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构建历史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能力,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提高史料实证的历史素养。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交流互动等方面,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团结、国家繁荣而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体制 难点: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区别 自主学习: 1、梳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央机构、边疆机构、方式 ) 2、思考隋唐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 3、梳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概况? 4、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朝代 行政机构 边疆管理机构 册封会盟 和亲联姻 战争 秦 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典客、典属国 大鸿胪 礼部 鸿胪寺 南抚夷越设三郡等 提督四夷馆 理藩院 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乌桓校尉,屯戍政策 边疆推行郡县制 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 修筑长城,布置“九边”;北部设都司、卫 设伊犁将军;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 册封谯国夫人 加封南诏王;唐蕃会盟 敕封西藏僧俗领袖 册封达赖班禅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入吐蕃 满蒙联姻 北击匈奴 攻打匈奴 击败突厥 平定准噶尔叛乱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梳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发展历程 行汉法;四等人制;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行省制;设澎湖巡检司;设北庭都元帅府 宣政院 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并立;各政权吸收中原制度。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屯戍政策的作用。 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 ①有利于抵御匈奴的入侵,巩固边防; ②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③有利于推动了民族交流; 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⑤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军事防护+移植农耕经济开发边疆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1.秦汉 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异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