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变的纸:6 弹簧宝贝》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旨在通过“弹簧宝贝”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纸张的可塑性和弹性特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及审美情趣。通过折纸、剪切、组合等手法,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平面的纸张变换成富有弹性的立体造型,进而激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材料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于空间感和精细动作控制尚在发展初期。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注重直观性、趣味性和操作的简便性,通过游戏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活动中穿插团队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纸弹簧制作方法,了解纸张的弹性特征,能独立或合作完成至少一种弹簧宝贝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创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和创新思维,感受手工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掌握纸弹簧的折制方法,理解纸张弹性在造型中的应用。 - 教学难点:创新设计弹簧宝贝的外观,实现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控制好纸弹簧的弹力,使之既能弹跳又能稳定站立。 五、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弹簧宝贝范例若干、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展示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标: - 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 引出“弹簧宝贝”的主题,让学生初步感知纸张的可塑性。 活动设计: 1. 魔术开场:教师以一个小魔术开始,比如用一张普通的白纸瞬间变出一个简单的弹簧小动物,让学生惊叹不已,提问:“想知道这张普通的纸是怎么变魔术的吗?”引发学生好奇心。 2.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短而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包含一个由纸制成的弹簧角色,它有着各种各样的冒险经历,每次遇到困难都能凭借其弹性化解危机,从而引出“弹簧宝贝”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即使是不起眼的纸也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角色。 3. 预热问题:向学生抛出几个启发性问题,如:“大家知道纸除了写字画画,还能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吗?”“如果给你一张纸,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它‘动起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做心理准备。 (二)讲授新知 目标: - 让学生掌握纸弹簧的基本制作方法。 - 了解纸张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弹性原理。 活动设计: 1. 理论讲解:使用多媒体展示纸张的纤维结构图,简单解释为什么纸张可以被折叠、弯曲而不易断裂,引入“弹性”的科学概念,为纸弹簧的制作原理打下理论基础。 2. 步骤演示: - 分步展示:教师先慢动作演示纸弹簧的基础折法,每一步骤后暂停,让学生跟着模仿,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节奏。 - 细节强调:特别指出折痕要清晰、卷曲时力度要均匀等关键点,使用放大镜或特写镜头展示细节,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 错误示范:故意做出一些常见的错误操作,如折痕太浅、卷得过紧或过松,让学生识别并避免这些错误。 3. 弹性原理探讨:通过实物展示不同尺寸、厚度的纸弹簧,让学生亲手感受它们的弹力差异,并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纸弹簧的弹力(如纸张材质、厚度、卷曲紧密度等),加深理解。 (三)实践操作 目标: - 学生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纸弹簧宝贝的制作。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活动设计: 1. 分组准备:学生分成4-5人小组,每组发放制作材料包(彩色卡纸、剪刀、胶水、装饰材料等),明确分工,如谁负责基础弹簧的制作,谁负责创意设计等。 2. 基础练习:首先,每组学生共同完成至少两个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