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3778

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820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南区,中考,二模
    2024年汕头市潮南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卷 说明:1.全卷共6页,22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考号、姓名、学校、班级、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9分) 1. 默写古诗文。 (1)树木丛生,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常有高猿长啸,____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3)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请将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火烧赤壁兵难进 下联:_____ (7)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提及“战争”的有不少,其中有一些诗篇采用“借代”的手法来写战争,如杜甫《春望》中的_____,这一句中有一词借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事物来代指战争,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这一句中有一词借用两种兵器来代指战争。 【答案】 ①. 百草丰茂 ②. 秋风萧瑟 ③. 林寒涧肃 ④. 属引凄异 ⑤. 闻说鸡鸣见日升 ⑥.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⑧. 羌管悠悠霜满地 ⑨.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⑩. 雪拥蓝关马不前 . 烽火连三月 . 干戈寥落四周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萧、瑟、寒、涧、肃、属、凄、缘、勒、羌、赋、烽、寥。 2. 请你根据下面的知识卡片分析崔颢《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何体现“合”句的特点。 知识卡片 律诗的结构章法讲究起承转合。“起”(首联)即起始,是一首诗的开头;“承”(颔联)即承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颈联)即转折,是变换诗意;“合”(尾联)即收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是全篇境界的升华。 【答案】《黄鹤楼》尾联由景生情,抒发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乡之情,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主旨情感。 根据【知识卡片】对“合”的解读———‘合’(尾联)即收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是全篇境界的升华”可知,我们需分析《黄鹤楼》尾联的的情感表达。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满是愁绪。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夕阳西下,烟波飘渺,望不见归乡之路,不禁引发了诗人的乡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尾联又以“愁”字结尾,将游子漂泊天涯的思乡之愁充分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冬的大明湖,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湖畔的水波粼粼,倒映着蔚蓝的天空和青山绿树,因为景色之美的原因,令人心醉神迷。湖面上 掠过的几只飞鸟,留下一道优美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