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4341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5次 大小:515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课,文化,传承,多种,载体,及其
  • cover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文化传承的演变过程,认识从古至今不同的文化传承载体。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文化传承方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培养唯物史观的素养。 2.通过对三种文化传承方式的学习,能够确认三种文化传承方式的时空定位。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3.通过分析概括史料与图片,使学生能够总结学校教育的作用、印刷术发展对文化延续的意义、博物馆和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学会从史料中归纳历史规律,运用史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学习重难点】 1 、四大文化载体的发展历程 2、、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传承的意义 4、唤醒学生文化传承的自觉 【预习新知】 学校教育的发展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1)官学 ①中国先秦时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 ②汉代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最初名为国子学),代表了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③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 (2)私学 ①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唐代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书院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朱熹所纂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世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3)作用: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中国的儒家经典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2.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1)西方近代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①现代大学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欧洲的中世纪大学。 ②法国拿破仓建立的“大学区”制度,奠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③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④美国大学则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美国大学不仅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还致力于服务社会,使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 (2)近代中国大学的创立与发展 ①戊戌维新中应运而生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很快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②1912年创办的清华学堂,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梅贻琦1931一1948年任职校长期间,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 (3)大学建立的意义:大学的建立,确立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体制,在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等环节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留学教育的发展 (1)日本派到中国的“遣隋使““遣唐使",每次带来许多留学生。中国的律令制度,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 (2)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产生。 (3)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 (4)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革命的中坚量。 印刷书的诞生 1.书籍的起源 (1)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对书籍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般认为这是书籍的雏形。 (2)中国最早的书籍,是约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出现的用竹片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后来,人们又用嫌帛来书写,称为“帛书”。 2.造纸业的发展 (1)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见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2)105年,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 (3)纸的出现,大大促址了文化的传播。 3.印刷术的发展 (1)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印刷术,则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 (2)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成 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