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4699

【核心素养目标】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45989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一,建立,国家,封建,多民族,核心
  • cover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立足于时空观念,学生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明确秦朝疆域的四至,了解秦朝各方位的统一过程;将秦的统一置于春秋战国背景之下考察,能够理解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必然性。 2、唯物史观: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秦朝统一以及灭亡的原因,分析秦的统一源于它的制度构建起民众对秦的国家认同,而它的灭亡源于暴政失去民心,使学生初步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3、史料实证:学生通过多元史料分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速亡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类型史料对探究问题进行互证。 4、历史解释:学生能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朝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以及巩固措施,学生初步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制度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对历史事件具有探究欲,但史料分析能力较弱,且对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缺乏认识,因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于奴隶制社会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动有所认识。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秦朝统一的过程以及巩固措施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史事基础。但学生对于秦朝政治制度的构建、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灭亡的原因等内容缺乏理性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进程,学会分析多元史料,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秦朝通过商鞅变法成为当时的强国,此后通过东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以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和社会发展,更进一步促进了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认同。 本课将通过梳理秦始皇的生平来探究秦朝的兴衰,包括秦的统一、巩固措施以及秦的暴政(包括暴亡)三个子目,子目之间为递进关系。最后分析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必然性,以及秦朝崩溃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秦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依据秦朝统一业绩理解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新课导入 [导入] 材料1:视频(《秦始皇》纪录片节选)。 材料2: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 问1:视频中讲述了秦始皇的哪些历史功绩? 答1:完成华夏统一大业;奠定封建王朝的版图;确立“皇帝制”。 问2:视频最后提到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同学们对秦始皇有何评价呢? 答2:有人说暴君,有人说是伟大的帝王。 黄仁宗先生评价秦始皇“残暴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但“长远的眼光设计”和“精到的手腕”让人叹服。那么秦始皇到底完成了怎样的历史功绩,世人为何又说他暴虐无道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秦始皇的一生,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取信息。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视频和文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讲述自己对秦始皇的认识与评价。 以秦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