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5709

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070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 课 题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体会不同语气词的表达效果。了解《战国策》,了解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赏析品味课文的语言描写,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味人物对话描写,特别是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学习对比.衬托手法,品味多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一)导入(二)了解相关资料(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五)全班齐读课文。(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学生演读课文(二)赏读课文,品味语言描写,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手法。(三)延伸拓展,比较阅读。(四)说话训练,激情表达。(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 材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加惠 怫然 抢地 休侵 色挠 谢 谕 免冠徒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电,岂盲五百里哉 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秦王不说 ②轻寡人与 ③故不错意也 ④仓鹰击于殿上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与臣而将四矣 ②天下缟素 ③轻寡人与 ④请广于君 (5)一词多义。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受地于先王 ①   ② 仓鹰击于殿上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③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④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⑤ ⑥固亦灵怪矣哉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臣而将四矣 ⑦ 泯然众人矣师生评议。选出最佳表演者。2.聚焦对比.反衬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3.聚焦修辞手法,体会“言之有文”。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今天,我们结识一位大丈夫他就是唐雎。(教师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 1.《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力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2.时代背景公元前230年到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魏相继被秦灭亡,其余山东六国的赵.燕,齐.楚在连年战争中早已不堪一击,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谈判。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多媒体显示:雎(ju) 怫(fu) 跣(xiǎn) 抢(qiāng) 禄(jìn) 缟(qǎo) 傀(guī) 挠(náo)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师生评议,教师点拨重点虚词,明确:①虽:虽然;即使。②于:从;在;到。③以:用;把;用;因为。④也:表疑问,相当于“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表判断语气。 ⑤哉;表反问,相当于“呢”;表感叹,相当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