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6688

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47845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贡井,中考,模拟
    贡井区初2024届毕业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有一谜语谜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其谜底应是( ) A. 秦汉时期特征 B. 明清时期特征 C. 隋唐时期特征 D. 宋元时期特征 2. 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 察举制度逐步确立 C. “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D. 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3. 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 A. 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 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 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 4. 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 血缘 B. 门第 C. 才学 D. 军功 6.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 A. 楼车 B. 翻车 C. 曲辕犁 D. 筒车 7. 《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 A.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 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 C. 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 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 8. 某书序言写道:“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据此判断,该书是( ) A. 《史记》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9.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A. 师夷长技 B. 维新变法 C. 三民主义 D. 实业救国 10. 康有为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中提到:“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学生发扬义愤”的情景出现在( ) A. 辛亥革命期间 B. 北伐战争期间 C. 五四运动期间 D. 新文化运动期间 11. 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黄埔军校 北伐誓师大会 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 南昌起义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 人民解放战争 12. 下图是创作于1937年2月的漫画《现在,我们一致对外吧》。对该画作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抒发对消极抗战的不满 B. 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 C. 体现对日寇侵华的谴责 D. 蕴含对重庆谈判的期待 13. 战争期间,四川出兵超过300万人,每15个人中就有1个参军,川军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大小会战28次,伤亡人数达60余万,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这场“战争”是(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14. 下图是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刊发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 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 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15. 1951年,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五一节前后,全国有2亿多人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开国大典 B. 抗美援朝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 16. 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 实现了民族独立 B. 走上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