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7676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三模地理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16434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三模
  • cover
( 1. 与普通屋顶相比,飞檐设计有利于 ) 2024年学考适应性模拟测试 八 年 级 地 理 (202405)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非选择题部分 满分5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 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 3.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 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选择题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是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读图1,完成1~2题。 ( 图 1 ) ①冬季房屋采光 ②夏季遮阳 ③冬季保温 ④泄水缓冲,保护房角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一年中,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大的一天是 A.春分 B. 夏至 C.秋分 D. 冬至 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平地少,屋顶架晒成了当地居民晾晒农作物的主要方式,每当日上山 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 图2是篁岭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3是篁岭晒秋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八年级地理试题 第1页 ( 共 8 页 ) 图 2 图 3 3.“晒秋”观景栈道两端的相对高度是 A.150 米 B.300 米 C.500 米 D.850米 4.当地居民大多选择在向阳的缓坡上晾晒农作物,最适合“晒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形成“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崎岖 B. 河网密布 C.气候湿热 D. 物产丰富 下列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各不相同。读图,完成6~8题。 乙 丙 6.判读区域的名称 A.甲———撒哈拉以南非洲 B.乙———欧洲西部 C.丙———东南亚 D.丁———中东 7.四个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特征,正确的是 A.甲 “十字路口”的位置 B. 乙——— “三洲五海之地” C.丙———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D.丁———气候冷湿 8.四个地区的人文特征,正确的是 A.甲———支柱产业是服务业 B.乙———多元的文化 C.丙 盛产水稻,喜食米饭 D. 丁———黑种人的故乡 ( 图 4 为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图 5 为美国本土农 业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 9 ~ 10 题。 图 4 图 5 ) 八年级地理试题 第2页 ( 共 8 页 ) 9.图示信息显示澳大利亚、美国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A. 机械化程度高 B.地区生产专业化 C.耗用劳动力少 D.商品率高 10.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混合经营带和美国东北部的乳畜带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 A. 地形崎岖,降水稀少 B.气候干旱,牧草广布 C.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D.城市集中,市场广阔 中国南极科考站智慧温室大棚采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和自动化管理,科考队员们吃上了 亲手裁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由”。图6为中国南极科考站示意图,图7为南极智慧 温室大棚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南极地区 A.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B.5个中国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暖季是6~8月,最适合科学考察 D. 温室大棚建设需克服酷寒、暴雨等困难 12.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高地是为了 A. 防寒保暖,接收更多热量 图 6 B.防止南极冰雪融化后淹没温室大棚 C.保护南极动物,防止动物误入 D. 避免积雪掩埋和利于大风通过 13.南极科考队员得以实现“蔬菜自由”的关键因素是 ( A. 劳动力增加 B. 交通发展 C. 市场扩大 D. 科技进步 图 7 ) 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61年来首次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