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0902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22292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十二,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河北省
    2024届河北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历史样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认为,节俭胜于奢侈,“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他还认为,区别奢和俭的界限,是礼制所规定的消费标准。只有严格符合这个标准,消费行为才是正当的,否则,超过礼所规定的标准则是“奢”,低于这个标准则是“俭”。这主要体现了孔子( ) A. 维护礼制下的等级思想 B. 生活消费中的中庸思想 C. 维护旧贵族的特权思想 D. 坚守礼乐制的政治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从题干材料来看,在生活消费中孔子主张既不能奢侈也不能过于节俭,消费水平要符合礼制规定消费标准。由此可见,题干主要体现了孔子的消费观即中庸的思想,B项正确;孔子的消费标准虽然具有等级思想,但材料强调的不是等级性而是持中性,排除A项;虽然孔子的“礼”是为了维护贵族利益,但题干并非强调“礼”,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孔子中庸的消费思想,不能随意扩大为政治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景帝损黜王国官制及其职权,降低诸侯王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加强了。这表明( ) A. 地方叛乱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七国之乱是汉朝地方割据的表现 C. 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 D. 汉朝借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七国之乱之后,“景帝损黜王国官制及其职权,降低诸侯王权力……”,这充分表明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又采取诸多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A项说法本身是正确的,符合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这不是本题的指向或立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平定七国之乱后中央集权的加强,而不是B项所说的内容,排除;C项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不是题干材料所能充分表明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 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据此可得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 ) A. 对抗与战争是模式一下民族关系的主要特色 B. 模式二下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的是侵略 C. 模式三下阻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 D. 三种模式下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交融不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民族之间有对峙、有紧张,但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它是在不同民族间经常出现的经济、文化及生活习俗相互交流、学习,D项正确;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符合模式一、当时少数民族和中原政权之间存在大量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项;北魏时期的民族关系符合模式二、但北魏并非是对中原的侵略,排除B项;模式三符合元朝和清朝的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大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4. 如表为明代前期进口货物价格表(1贯=1000文),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 )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斤 斤 斤 斤 市场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格 20贯 40贯 10贯 A. 我国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 B. 属于封建制度下的计划经济 C. 推动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 D. 体现了朝贡贸易的政治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