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2635

2024届重庆市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物理试题(二)(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19875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届,模拟,解析,原卷版,试题,物理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考模拟监测(二) 物理试题 (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 1. 可视为点电荷的A、B两个小球所带电荷量均为+q,由静止释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则它们自己的库仑力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B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存在相互作用力斥力,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根据库仑定律,它们之间库仑力大小为 q不变,r增大,F减小。 故选B。 2. 云南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小吃———小锅米线,采用特制的小铜锅放在小灶上烹饪,配上各种秘制的调味酱料,出锅的米线热气腾腾,色泽清爽红润,清香扑鼻。下列与其相关的物理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A. “清香扑鼻”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刚出锅的米线温度很高,是因为米线含有的热量多 C. “热气腾腾”中的“热气”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D. 小灶加热米线,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米线的内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清香扑鼻”是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热气腾腾”中“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正确; D.做功与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小灶加热米线,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米线的内能,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3. 如图所示,P、M、N为三个透明平板,M与P的夹角略小于N与P的夹角,一束平行光垂直P的上表面入射,下列干涉条纹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光线在空气膜的上、下表面发生反射,并发生干涉。从而形成干涉条纹。设空气膜顶角为θ,、处为两相邻亮条纹,如图所示: 则此两处的光程分别为 因为当光程差时表现为亮条纹,所以有 则 设此两相邻亮纹中心的距离为,则由几何关系得 即 可知夹角越小,条纹间距越大,由题意可知M与P的夹角略小于N与P的夹角,则左边的条纹间距大于右边的条纹间距。 故选D。 4.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从物理的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有的诗词中也蕴含了朴素的物理知识.在下面四句诗词的物理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毛泽东的《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位于地球表面的人随地球自转每天的行程约为八万里,这个结论与人的位置无关. B. 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这首诗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诗中描述了“花”、“榆堤”和“云”的运动都是以船为参考系. C.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描述的情景涉及到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D.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诗词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突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坐地日行八万里”中八万里即四万公里,等于赤道的长度,所以这个结论与人的位置有关,A错误,符合题意; B.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故只要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观察到的结果是物体静止不动.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诗中描述了“花”、“榆堤”和“云”的运动都是以船为参考系,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会挽雕弓如满月,则发生了弹性形变的弓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释放后,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临崖立马收缰晚”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突变,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物理实验室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