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2936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2473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河北省,2024届
    2024届河北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历史样卷(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以前,卿大夫的封土是世袭的,而且在其封土内几乎与国君有一样的权力。战国时期,秦国的商侯等人因功封土,但其死后,即失去封土,复为县。这一变化反映了秦国( ) A.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 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D. 分封制开始受到冲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的变化是春秋时期的封君可以世袭封土,且在封土内拥有较大管理权力,而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封君不再可以世袭封土,这反映了秦国逐步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建立后确立的,排除B项;材料变化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无关,排除C项;分封制在西周后期就受到了一定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2. 根据汉朝户籍制度的要求,每年八月都要举行户口调查,各地须“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都得到县城集合,接受官吏的查验,以“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 ) A. 为政府征派赋役而服务 B. 为稳定社会治安而考虑 C. 完善“编户齐民”制度 D. 以利于郡国并行制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秦汉时期的“编户齐民”制度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征派赋役,并非单单是为了完善户籍制度,A项正确,排除C项;稳定社会治安加强基层治理并非根本目的,排除B项;户籍制度与郡国并行制之间没有太多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 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从家庭教育着手,着重阐发了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要求父母应以“礼为教本”对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以“务本之道”教育孩子博学技能。材料表明,该《家训》的出现 A. 冲击了当时政府主导的教育 B. 与封建社会的法治发生冲突 C. 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 D. 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家庭教育既重视道德教育,也重视博学技能教育,体现了家庭教育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教育受到冲击,而是强调家庭教育注重道德和博学技能,排除A项;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素质的民众,有利封建社会的法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私学的信息,得不出家庭教育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且私学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 4. 唐朝之前,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政府从此控制了纪传体史书的编修工作,官修正史成为制度沿袭下来。唐以后各朝沿袭此制,连续修史。史书编修的这一变化( ) A.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B. 增强了纪传体史书可信度 C. 提升了宰相的社会文化地位 D. 为美化唐朝历史创造了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官修纪传体史书有助于鉴古知今,所以这一变化的现实意义是利用其维护统治秩序,A项正确;官修正史有利于史书编修工作的规范性,但史书可信度的强弱取决于编某史书过程中史料的真实性,排除B项;宰相监督修史不能说明其社会文化地位提高,排除C项;唐朝只能修订前朝的史书,而唐朝的史书是由后朝完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 督抚起源于明朝,初为临时性的差遣官,以后逐步向常设的地方官转化。清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