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3805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40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 cover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圈点勾画地点,理清一滴水的游踪。 2. 通过文本变形讲述丽江的美,体会作者对丽江的赞美与热爱。 3. 通过互文参照,领会一滴水的独特视角。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圈画出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地点,初步了解一滴水游览漓江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见过丽江吗?丽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风情,引来许多人写文章来赞赏它的美。先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丽江印象》——— 走进绝美丽江。(学生观看视频)从视频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丽江呢?(学生自由回答)丽江的美吸引了无数游人,也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游客。今天,让我们跟随这位特殊的游客一起畅游丽江。 二、觅游踪 1. 出示东巴文 (“水”) ,猜测“水”字。 点拨 :东巴文的“水”,既像叶子,又像小舟十分形象。东巴文是丽江纳西族人所使用的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而这一滴独特的水来自哪里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启一滴水的丽江之行。 2. 结尾“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丽江”中“水的方式”是怎样的?速读课文,圈画出这滴水的游览地点,根据提示(教师绘制出大部分路线,空三四个关键地点)完成水的游览路线。 点拨 :“水的方式”是以“水”的视角而非“人”的视角浏览丽江,可以跨越时间和不受空间限制,自由地全方位地游览丽江。同时,这滴水经过的地点很多,防止同学们不清楚游览线路,我已将丽江的一些标志性地点标注出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补充相应地点。 明确 :玉龙雪山———驿道———村庄———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金沙江 3. 这滴水游览丽江时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在文章中找到表现它心情的标志性词语。 明确:这滴水游览丽江,既以“物”的心态,又渗透着人的情感。“张望”的好奇,“扑”的欢快,“敞开喉咙大声喧哗”的肆意,“我也要去”的渴望, “终于”突出游览丽江后的满足与愉悦。 4. 请同学们带着游览丽江的好奇与欣喜朗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感受丽江的美好。 三、赏美景水自玉龙雪山而下,一路畅游,“终于以水的方式跨越时空去寻觅丽江之美”。怎样的丽江让这滴水跨越时空还不忘追寻呢?让我们跟着它去欣赏丽江的美。 1. 跳读文本,此刻你变成了这滴水的伙伴,与它一同去寻丽江之美。在文中找出你最想驻足的地方,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你的所见所感。 请 看 第 _____ 段, 我 最 想 驻 足 在 _____,在那里我看到了 _____,感受到了丽江_____。 提示 :同学们先自主在课文中进行批注,探寻丽江之美 ;然后小组讨论,派代表分享所找到的丽江的美。同学们透过文本中的语句去发现丽江的自然美,历史沿革之美,国际性的声誉、建筑与自然相融的美,民俗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等等。 示例 1 :请看第 3 段,我最想驻足在几百年前的四方街,在那里我看到了“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感受到了丽江浓厚的历史气息。 示例 2 :请看第 3 段,我最想驻足在玉龙雪山上,在那里我看到了丽江坝以及森林、田野和村庄,感受到了丽江浓浓的自然风情。 2. 这滴水如诗般游过丽江。变换言语形式,我们便能体味丽江不一样的美。请仿照示例对文章第 13 段进行变形,变换成一首有韵律感的小诗来表现丽江的美。 学生作品示例 : 我大声喧哗,扑向山下 看森林、田野和村庄 听纳西族明代建城的故事 一路奔腾,流经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 几百年后,我在光的照耀下 看四面八方的游人 看潭边的亭台楼阁 看潭水映照雪山 看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看依止于自然的古城建筑…… 3. 这滴水饱览了丽江的历史、丽江的自然美景、丽江的建筑、丽江的风情,所以作者在文章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