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940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日期:2025-05-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09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
  • cover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借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借位”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算式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旧知:回顾20以内的加法,通过口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出退位减法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表格一】退位减法示例与解析 示例 减法算式 计算过程 解析 15 - 9 15 - 9 = 10 - 9 = 1,1 + 5 = 6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与个位上的5合起来是15,再减去9得6。 13 - 8 13 - 8 = 10 - 8 = 2,2 + 3 = 5 同上,个位3不够减8,从十位借1当10,与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再减去8得5。 17 - 6 17 - 6 = 7 - 6 = 1 十位没有借位,直接相减。 例题1:计算15 - 9,并说明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表格中的示例和解析,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然后尝试计算例题1,并说明计算过程。 【表格二】退位减法练习与总结 练习 减法算式 计算结果 易错点 1 14 - 8 = 6 忘记借位或借位后忘记加回 2 12 - 7 = 5 借位后忘记从十位减去1 3 18 - 9 = 9 直接从个位相减导致错误 例题2:计算12 - 7,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表格二中的练习进行退位减法计算,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通过练习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加深对易错点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口算练习:教师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快速口算并说出答案。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退位减法练习,相互检查并订正错误。 拓展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退位减法题目(如连续退位、被减数较大等),让学生尝试解决。 (四)课堂小结 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强调易错点:借位后不要忘记从十位减去1;借位后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编写几道退位减法的应用题,并解答。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操作情况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拓展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退位减法展开,通过示例、解析和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方面:本节课采用了直观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学生表现方面: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忘记借位、借位后忘记从十位减去1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教学效果方面: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