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5951

第5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相关选必)(1课时)(共1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2725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交融,16张,1课时,选必,相关,民族
  • cover
(课件网) 第5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相关选必) 通史小融通课件5 融通链接 选1 选2 选3 第1课(魏晋时期的政治制度)第5课(魏晋时期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4、8、11、17课(孝文帝改革、法律教化、民族关系、户籍与社会治理) 第2课(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第7课(魏晋的货币、当铺) 第6课(内迁与民族交融)第9课(商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时间导图 问1:西晋在该时段中所处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问2:定都于南京的是哪六朝? 问3:最终完成统一任务的政权以及时间。 ① ② ③ 1.请指出图1中所示的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 2.指出此阶段民族融合的表现。 3.判断图2所代表的时期,说明判断的依据。 图1 图2 4.指出此阶段民族迁移的特点,简要分析原因。 316年西晋为匈奴贵族所灭。 一、三国与西晋 图3 图4 5.根据地图判断图3、图4所代表的时期并说明依据。 关注政权部族界 (淮水一线关注重要战役) 6.请指出图4所示的A、B、C所代表的政权。 A B C 二、东晋与南朝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民族交融,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D.佛教盛行,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7.下列选项中,与图4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 C (1)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 (2)东晋南朝之交: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 (3)南朝中前期: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河一线。 (4)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纲上 28 纲上 28 凭借什么制度? 保障:九品中正制 纲上 23 历史根源 政治原因 1.概念( ( ? 经济原因 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阅读材料,完成“▲”填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4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朝代)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苻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摘编自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 ①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条件(十六国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 ②长期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北差距缩小。 ④南方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通婚杂居,互相影响,【选必一P63】差异慢慢缩小,形成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选必三P36】。) 学习要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有何特点? 学习要点2:江南经济的区域开发 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孔季恭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4分) 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农耕技术进步(三国时期马钧改进翻车)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等手工业有明显进步;商业:城市发展、商业活跃。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带来了什么影响?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土地广阔等); 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长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