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96275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3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6-1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96066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哲学,必修,统编,政治,学年
  • cover
(课件网)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第2课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认识论 第4课 认识、实践、真理 (唯物)辩证法 第3课 联系、发展、矛盾 社会历史观 第5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 价值观、人生观 第6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2 运动的规律性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对运动现象的分析,把握运动的哲学概念,把握运动的规律性,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精神:明确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以及对改造客观世界的 不同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通过对规律的学习,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 公共参与: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克服主观想象,重视精神的力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目录 01 规律是客观的 02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0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思考: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类社会是运动的。 人的思维(知识水平)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1、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的具体形式 机械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哲学上讲的 运动的 概念 概括和总结 具体、特殊、个性 抽象、一般、共性 2、运动基本形式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规律是客观的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强调运动)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重点)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注意】: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阅读与思考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重点)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结论: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跟你借钱的是昨天的我,你别找今天的我还钱 BY YUSHEN 宏观物体 原子、分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生产方式 物质承担者、载体 人脑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物质)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唯心主义,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小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仁者心动) 区别 联系 含义 特点 运动 静止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