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0296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练习(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18015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学期
  • cover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历史论文。下列著作中,他应查阅的是 A. B. C. D. 2.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李贽认为《藏书》 A.是应对科举的参考书 B.利于辅佐君主治理天下 C.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 D.否定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3.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下列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的是 ①《离骚》②《西游记》③《感天动地窦娥冤》④《红梅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4.魏源将以黄宗羲思想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潮作为引入西学的桥梁;梁启超高呼《明夷待访录》比《民约论》还要早十年,并多次偷偷翻印以作为宣传民主的材料。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极力推崇黄宗羲思想的共同原因是 A.黄宗羲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先驱 B.他们企图推翻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C.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从传统中寻找向西方学习的合理性 5.宋元时期科技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成果不多,只出现了一些总结性的成果。出现此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古代中国 A.统治阶级不重视科技 B.科举考试制度的局限性 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传统文化限制发明创造 6.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7.据明代中后期的许多笔记、小品记载:追求享乐、求新求奇的风尚在民间兴起,许多士子对“时尚”、“时玩”的追逐、对“奇技淫巧”的喜爱等现象十分常见。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发展对传统秩序的冲击 B.市民价值取向占据主导地位 C.朝廷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强化 D.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 8.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对材料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劳资矛盾尖锐 9.黄宗羲意识到治国理政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而必须依赖“群工”,而且,这种分治是“共曳大木”,官员大臣乃是“分身之君”。黄宗羲的这一思想( ) A.冲击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 C.倡导君臣之间分权制衡 D.蕴含君主立宪的设想 10.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强调“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他以“心理合一”变“摄理入心”为“从心求理”,强调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认识天理;以“物我合一”变“以吾心求物理”为“推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据此可知,“致良知”学说( ) A.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转变 B.导致了理学思维方法的变革 C.改变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实现了理学求理路径的转型 11.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 B.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 D.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 1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有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③农产品商品化 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推动儒学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C.得到了普通民众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