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1468

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专题03 古诗文默写(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416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默写,诗文,专题,备战,2023-2024
  • cover
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03 古诗文默写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学号:_____ 1.默写古诗文。 (1)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李商隐《贾生》) (3)_____,弹琴复长啸。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5)万里赴戎机,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木兰诗》 (6)登山不仅可以愉悦心情,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魄。诗人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就写过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而杜甫在《望岳》中也写道:“_____,_____。” 2.默写古诗文。 (1)诵读经典诗文,我们不但读出了经典诗文韵律的优美,而且读出了诗文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怀。读杜甫《望岳》“_____,_____”,我们读到了一种勇攀顶峰的豪情和俯视一切的雄心;读陆游《游山西村》“_____,_____”,我们读到了一种峰回路转后必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读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_____,_____”,我们读到了一种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2)环境描写常常能衬托人物形象。《木兰诗》中“_____,_____”两句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的苦寒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形象;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体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3.默写古诗文。 (1)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落红不无情物,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3)《木兰诗》中描写夜晚军营戒备场景,突出木兰战地生涯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 (4)我国古代诗歌作品有以“理趣”见长者。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如“_____,_____”。(本试卷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4.默写古诗文。 中华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诗文的精髓。“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①_____,②_____”是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操的表现;“予独爱③_____,④_____”是周敦颐洁身自好、正直清廉的体现;《望岳》“⑤_____,⑥_____”是杜甫决心勇攀人生高峰,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吟喝;“不畏浮云遮望眼,⑦_____”是王安石战斗的宣言;《己亥杂诗》“⑧_____,⑨_____”是诗人借“花”自喻,是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体现;“商女不知亡国恨,⑩_____”则透露出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古诗文中的中华美德饱含着情感的因子,诵以修身,习以养德,愿古诗文中的中华美德打动你我他。 5.默写古诗文。 悠悠爱国情,拳拳报国心。唐宋诗词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用优美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华夏儿女共有的家国情。“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岑参《逢入京使》)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万里赴戎机,_____”(《木兰诗》)突出了保家卫国的急切心情;“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抒发了锐意改革、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心;“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表达了对统治者不顾国计民生的批判;“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表现了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的决心。 6.默写古诗文。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_____,____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古诗文阅读陶冶了我们的情怀:品读北朝民歌①“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了花木兰战场生活的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