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2366

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301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背影,教学设计
  • cover
8.13 背影(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数: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3.研读重点文段,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难点:研读重点文段,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智慧先学】 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填空: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创作的散文被誉为“美文”。其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 chāi xiè jí sù sù chóu chú yū zhà pán shān 差使 交卸 狼藉 簌簌 踌 躇 迂 栅栏 蹒 跚 Jú zhù fù shì suǒ xiè tuí yíng sāng 橘子 举箸 赋闲 擦拭 琐 屑 颓唐 晶莹 奔丧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 主要内容:《背影》一文记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2. 文章思路:《背影》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写“我”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 第二部分(2-6)重点写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7)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问案:此处教师可填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个案补充。 【智慧导入】(创造性的想法会更棒!接地气的情景更适合!) 展示一组画面: 第一画面:小时候,父亲的背影是一座山,用双手撑起了我们的家。 第二画面:年少时也曾估值叛逆,用骄傲与他死磕到底。 第三画面:磕倒了,父亲苛责我,敢闯就别怕受伤。 第四画面:离家时,车票载的是梦想,父亲盼的是归期。 第五画面:落魄了,父亲是温暖的避风港,为我阻挡无情的风浪。 第六画面:长大后,蓦然发现父亲伛偻的背影,伫立良久,感叹岁月的无情。 【智慧碰撞】 ▲任务一: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明确:(1)第一次:点题的背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此处的“背影”,只是开门见山地引入文章。作者的意图在于为后文做铺垫,渲染悲凉的气氛。(2)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出现在父亲买橘时的场景之中。作者先采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勾画出父亲的大体外貌,呼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然后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感人至深。(3)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出现在父亲与儿子告别后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此时依依惜别,加深了读者对背影的印象。(4)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出现在读父亲来信的情景之中。父亲老境颓唐,信中寥寥几语,令人酸楚不已。同时父亲对儿子的惦记依然如故,这就使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把“我”对父亲的殷切怀念和感受交织在一起。 ▲任务二: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其中四次写了自己的流泪。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表现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不舍之泪(父子离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任务三: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明确:①“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背影”是文章的明线。 ②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父子情深”是文章的暗线。 ▲任务四:体会人物描写的特点和包含的感情。 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