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连加连减 教科书 书 名: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加上,再加上”,体会“减去,再减去”。初步理解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经历从真实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模型意识。 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1. 理解题意,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热身,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连加、连减》,齐读。 问:你觉得什么是连加?什么是连减? 预设1:连续的加,连续的减. 预设2:一个数加一个数再加一个数,一个数减一个数再减一个数。 小结:带着你们的猜想,咱们一起来学“连加连减”。 (二)尝试,建立连加模型 1.感知事情发展顺序 师:老师带来一个小故事,仔细看(出示动画) 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喂食) 有几只小鸡?(5只) 现在呢?(课件演示)(来了2只) 继续看图,现在又来了几只?(又来了1只) 看图自己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找同学来说(多找几人)。 追问:你觉得谁说的更准确?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尝试列式表达模型 问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能用画图或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画一画、算一算:展示反馈 先出示图,再出示算式,联系图和算式。 问3:第二位同学列出的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有哪儿不同? 小结: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3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齐读算式5+2+1) 师:如果这么读就更好听了,怎么读呢:5加2再加1等于多少(齐读)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5+2+1你们会算吗?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说,师重复,并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强调划线表示第一步,先算出的7要先写出来) 再算什么?(生说7+1=8) 谁能再完整的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人说、几人说、全班说) 追问:也就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小结:从左往右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三)迁移,建立连减模型 1.尝试列式表达模型 师:刚才咱们学习了连加,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时候,小鸡吃食儿,有几只小鸡?(8只)(板书:有 ) 小鸡吃饱了,你看怎么了?(课件出示:先走了) 先走了几只?(2只) 再走了几只?(2只) 还剩几只? 谁能完整的用4句话说一说这幅图?(一生说) 能列算式吗?( 板书8-2-2= ,边写边读8减2再减2,齐读)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这个算式和连加很像对不对?但是有不一样的地方(都是减法) 没错,算式里是两个减号,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连减 计算方法和连加也很像,连加是从哪往哪算?(从左往右) 连减也是? 师:对,我们先算?再算?(一生说,全班说) 3.对比归纳建立模型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减,与连加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四)闯关,熟练计算方法 1.算一算 投影反馈。 2.用一用 3.填一填,使每行和每列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总结提问:这节课你知道什么是连加连减了吗?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