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0402641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20《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1次
大小:12485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2023-2024
,
学年
,
初中
,
语文
,
统编
,
七年级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3.感悟人生的真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如何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文本解读: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正如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了不会带来丰富物质的写诗生活。诗人在作出抉择后,同时又遗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一条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只有在多年以后的回忆中轻叹遗憾。这首诗朴实无华而清新隽永、寓意深刻。诗歌分为四节,每节的第一、三、四行,第二、五行分别押韵,自如的节奏中透着坚定又渗出丝丝遗憾。整首诗韵律优美,读起来传递着优雅的音乐感。 创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的灵感来自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他在英国最好的朋友爱德华·托马斯经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罗斯特经常与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国朋友展示某种奇异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风景的路。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如果他们选择“更好的”方向他本来可以向弗罗斯特展现的那些事物而长吁短叹。许多次,当这一切发生时,新英格兰人就会为那些无用的悔意笑话他的威尔士一英国朋友。 从这种为本来可能发生什么的长吁短叹中弗罗斯特悟到了一些东西。这种行为方式是弗罗斯特从不选择的道路,是他学会避免的道路。因此,在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新近被发现的诗人回归美国后不久,当他想起这件事情时,弗罗斯特装出自己就是爱德华·托马斯而写出了《未选择的路》。他马上就抄了一份寄给了托马斯,没有做出任何评论,然而他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够注意这首诗是多么讽刺地建立在那非弗罗斯特式的短语“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之上的。实际上,弗罗斯特的期望落了空。托马斯并没有理解这个善意的笑话,因为其中的讽刺处理得很聪明、很微妙。 1915年,《未选择的路》发表后,弗罗斯特希望他的美国读者能够体味到这首诗中的中心讽喻意义;但是他再次失望了。然后,他在公众面前朗诵《未选择的路》时开始提示他们。一次,他讲到一个语法学校的女孩写给他的一封信,在信中她问他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叹气?”他说那封信和问题使他作出了决定:不再提示。另一次,在公开朗诵完《未选择的路》后,他作出了更加直接和明显的警示:“你们可得小心那首诗;它是首棘手的诗歌,非常棘手。” 他从来没有承认在那首诗中他对自己和他的讽刺处理得太过于微妙,但是这些情形值得被作为一种指示记住,即在一首诗或者一封信中,弗罗斯特经常喜欢尽量假装出自己没有某一立场,只是为了嘲弄———有时侯温柔,而另一些时候则尖刻。 作者介绍: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代表作品:《诗歌选集》《一棵作证的树》《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林间空地》和诗剧《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诗歌全集》《未选择的路》。 思维导图: 文本研讨: 1.怎样理解诗歌中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2.诗人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他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诗人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因为这条路虽然荆棘密布,但更富有挑战性。 3.诗人已经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还留恋那条未选择的路? 诗人留恋那条未选择的路,一方面是担心一旦踏上自己选择的路,恐怕没有再次选择的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4课诗词三首(学生版+解析)(2024-11-26)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学生版+解析)(2024-11-26)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3课湖心亭看雪(学生版+解析)(2024-11-26)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5课故乡(学生版+解析)(2024-11-26)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7课孤独之旅(学生版+解析)(2024-11-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