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4322

2024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大盘点专题特训 专题07 彷徨与呐喊——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2027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2024年,呐喊,解析,统治,时期
  • cover
专题七 彷徨与呐喊 ———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 内容导航 01 阶段特征 02 知识整合 03 易错概念 04 重难深化 05 专题训练 1912—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一方面,中国继续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和阶级等因素也在不断增长,在黑暗中孕育希望。古老的中国从彷徨走向呐喊 政治 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统治中国多年的清王朝;中华民国建立,中国产生了新的共和政体; 北洋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败。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春天”,但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重新遭到打击 思想文化 西学东渐”由“器物”层面深入到“制度”、思想层面: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 社会 生活 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当时的物质生活和习俗朝近代的方向发展 政治方面 政府的 统治 1.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1)清末“新政”:1901年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预备立宪: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表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2.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 (1)袁世凯独裁统治:政治上,独揽大权,复辟帝制,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外交上,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2)军阀割据混战:军阀混战与割据,争权夺利,引起“府院之争”。 (3)维护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均以失败告终。 (4)中国参加一战: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人民的 抗争 1.辛亥革命经过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成立湖北军政府。 (2)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翻了清朝统治,但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选官与 教育 1.晚清时期: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之奏。此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3.北洋政府时期:1913年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 经济 发展 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工人阶级成为新的社会力量 社会 变化 除旧布新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意义:有利于摒除过去的陈规陋习,推动了文明开化的新习俗和新风尚 铁路 交通 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三)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 文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1)背景: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 (2)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4)影响:①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的面貌为之一新。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意义广泛和深刻。③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2.陆九渊提出“理在心内”,提出了通过内心反省而致良知的认识论。 3.少数民族文字:辽、夏、金和蒙古各政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