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4560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2060534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8课
  • cover
(课件网) 情境导入 我国于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成功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了解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为人类幸福安康做出的动人事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科技文化成就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到科技文化成就背后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历程,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第一篇章:国之重器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科技文化成就 民之福祉 民族之魂 国之重器 结合课本90页的内容,完成时间轴事件的梳理,并说说“两弹一星”的含义。 “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 氢弹 东方红一号 1964年 1966年 1967年 1970年 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 的试验。我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原子弹 氢弹 东方红一号 导弹核武器 科技文化成就 探究一:“两弹一星”为什么能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民之福祉 民族之魂 国之重器 2分钟 材料一:上世纪5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 钱学森,当时在美国已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临终前念兹在兹的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赶回北京时,乘坐的飞机在降落中不幸失事,最后时刻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护住了装有绝密科研资料的公文包。 ———求是网2021-09-24,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科技文化成就 民之福祉 民族之魂 国之重器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或追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民之福祉 民族之魂 国之重器 科技文化成就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 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1970年 第一颗 东方红一号 2003年 神舟五号 首入太空 2005年 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多人航天 2008年 神舟七号 太空行走 未来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92页,梳理中国航天领域的成就大事件,感悟载入航天精神的内涵。 1999年 无人飞船 开启飞行之旅 2021年 神舟十二号 中国人首次进入 。 1970年 第一颗 东方红一号 2003年 神舟五号 首入太空 2005年 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多人航天 2008年 神舟七号 太空行走 未来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199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