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4972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课件(共22张PPT) --2024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4324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博骏公学2024届 常见错误 1. 常识错误: 知识结构混乱、 概念不清晰。 2.审题不明: 不能准确把握试题主旨, 理解不了。 3.思维定势: 过度依赖教材观点, 轻视材料优先的原则和命题者潜在的考查意图。 4.思维缺陷: 缺乏开放性、 批判性、 逻辑性。 5.历史认知单一: 缺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试题构成 高考历史选择题一般有“题干”(情境+设问)和“题肢”(即四个选项)构成。 高考历史选择题结构 解答选择题的一般步骤 审题 审读题干材料和求答项 把握材料主旨、找关键词 联系、对比 迁移相关知识 甄别分析选项 判定 运用策略技巧 做出正确判断 1.把握好历史元素或符号 把握四大历史元素 空:空间词 时:时间词 论:结论或评论 史:历史事实(人物) 时间词:具体年代、历史时期、世纪等;也包括没有具体时间词的历史人物、重大发明创造等。 空间词:具体地点、区域、道路、国家等。 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结论或评论:观点、结论、评价等。 (一)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一、审读与辨识 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 否定性词语 动词 转折词 程度副词 2.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件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在汉语的语言运用中,能够表达出感情、动作、过程、主张、观点、效果和作用的只有动词。 否定词:表明作者或材料选取者的否定性态度、立场的词语,如“没有”“反对”“不赞成”“不主张”等。 程度副词:就是对一个形容词或动词在很大程度上加以限定或修饰的词,一般位置是在被修饰的形容词或动词之前 ,用以表述事情发展的程度,如“很”“非常”“相当”“一点”“开始”“初步”“完全”“进一步”“明显地”“逐渐地”“已经”等。 转折词:就是表示事情 发展的态势急转直下或语意态度与前面明显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词语,如“可是”“但是”“然而”“固然”“尽管”“却”“不过”“只是”等。 3.弄清材料中的逻辑结构 递进结构 递进结构:后面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之间呈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关系。通常强调后一信息,后一信息往往就是主旨 常见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单独使用———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况且、尤其、还、甚至于……。配对使用———不但/不仅……而且/并且/还/更/甚至…… 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通常前后权重相同,做这类含有并列性关联词的选择题时,通常要注意考虑题干的全面性、整体性,避免以偏概全 常见表示并列的关联词:“既……又/也”、“又……又”、“一边(面)……一边(面)”、“有时……有时”、“连同”、“也”等; 或者依据分号“;”判断 假设结构 假设结构:一般强调的重心在假设部分 常见表示假设的关联词:“如果/倘若/要是/假使/假如……就/那么/便会……” 转折结构 转折结构:指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呈相转逆接的关系,即后面句子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往下说,而是转到了跟顺接意思相反的方面。通常后面句子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常见表示转折的关联词:“然而”、“而”、“可是”、“其实”、“虽然/固然/尽管……但是”等 2 1 4 3 因果结构 因果结构:是指句子之间呈现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侧重点在于结果;如果“结果”前置,则强调的重点在原因 常见表示因果的关联词: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故此/从而……,既然/既是……就/便/又何必…… 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句子之间呈现的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从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通常强调条件的重要性 常见表示条件的关联词:只要……就……,只有/除非……才(不) ……,无论/不管/不论……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