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6774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52817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 cover
(课件网) 中华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说“和和美美”“琴瑟和谐”,祝贺乔迁常说“家和万事兴”…… “和”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那“和”字最初是怎么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追本溯源,探寻“和”文化的真谛。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了解中国文化中“和”的思想内涵,辨别“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 查阅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历史故事、经典语句,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提高自己的德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习目标 溯和之源 龢 “龢”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是笙和箫之类的吹奏乐器。右边为“禾”字,此处表示读音。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和谐,所以“龢”字的本义是指乐声和谐。“龢”字在春秋以前频频使用,进入战国,礼乐崩坏,“龢”字使用频率骤降,文献中渐以“和”代之。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论》) 探和之义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礼记·中庸》 释义: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现出来,可以称之为“中”;喜怒哀乐的感情表现出来了,但都能合于节度,可以称之为“和”。 人性品质:内心平和,性格温和 探和之义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 释义:君主弘扬大德,让家族和睦;家族和睦之后又协调百姓,实现社会和睦;社会和睦之后再协调万邦诸侯的利益,让各个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行政统治:家族和睦,天下和平 探和之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释义: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和”与“同”有什么区别?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悉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探和之义 “和”与“同”有什么区别? 和:能容纳别人不同的意见、看法,尊重差异,不与人计较,不和人对抗,和谐一致,各得其所。 同:与别人完全一致,没有原则和个性,同还有阿谀奉承,与人攀比之意。 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 小人:嗜好相同,但各争私利 寻和之用———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寻和之用———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寻和之用 将相和 六尺巷 寻和之用 “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