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7270

4 乡愁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661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乡愁,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
  • cover
4 乡  愁 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九年级学生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已经比较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应该没什么困难,因此,此课的教学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学生在互动中加深理解,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欣赏探究法 比较阅读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余光中诗作《白玉苦瓜》《乡愁四韵》。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出示三句思乡的诗句,问: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诗句表达了思乡的感情 说说你理解中的乡愁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学习《乡愁》,体味余光中心中的乡愁滋味。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窄(zhǎi)    邮(yóu)票    坟墓(mù) 2.文学常识。 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因《乡愁》得名“乡愁诗人”。其诗歌题材丰富,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代表作有《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 3.写作背景。 余光中小小年纪就在外求学,通过书信与母亲保持联系。婚后赴美留学进修,与妻子分居两地,需通过轮船往返。1958年,余光中母亲去世,永失母爱。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乡愁》。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基调、节奏、停顿。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并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感情:深沉。 语调:低沉、缓慢。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可分为哪几部分 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课文四节诗在押韵和结构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学生听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基调、节奏、语速。 2.学生再读课文,并进行朗读展示。(加“ ———的词重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学生思考并回答。 时间顺序。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小时候的乡愁———母子分离。 长大后的乡愁———夫妻分离。 后来的乡愁———母子死别。 现在的乡愁———与大陆的分离。 4.学生思考并回答。 特点:此诗在押韵上都是ou韵的反复出现。这四节诗的结构形式也是相同的,诗歌中上下句或者每一节诗相同位置的文字也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在诗歌中,这种表现形式叫重章叠唱。 好处:多次阅读此诗,我们发现ou韵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忧伤情绪的表达;重章叠句不断强化乡愁,不断强调“这头”“那头”的距离,有种回环往复的感觉,渲染了绵延不尽的忧伤氛围。             通过初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朗诵能力,初步感受诗歌的感情,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细读体味。 作者借助了哪些具体的意象来表现浓浓的乡愁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并回答。 (1)邮票。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在外求学的学子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思念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饱含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