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7275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6 《我看》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686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
  • cover
6 我  看 设计说明 《我看》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3.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揣摩词语与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魅力。 2.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中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欣赏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穆旦的《春》《诗八首》等。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描写春天的诗句呢 (学生回答)“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穆旦的一首现代诗《我看》,共同欣赏他笔下的春的旋律。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忧戚(qī)  枉(wǎng)然  飘逸(yì)  流盼(pàn)  摇曳(yè)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忧伤:忧戚 费力而不起作用:枉然 飘浮,飘散:飘逸 转动目光看:流盼 摇荡,晃动:摇曳 3.文学常识。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九叶诗派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才开始被称为“九叶诗派”。 在新诗写作中,九叶诗派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在艺术上,九叶诗派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这首诗歌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3.“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1.学生朗读课文。(加“ ———的词重读) 示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2.诗歌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了诗人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色。 第二部分(第3—5节):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及渴望融入大自然的情感。 3.“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受到触动,写了此诗抒发感情。   通过初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初步感受诗歌的感情。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细读感悟。 再读课文,逐节欣赏诗意。 1.标出第1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第2节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第3节,作者笔下的“大自然”有什么特点 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表现出来的 4.如何理解、分析第4节的内容 5.第5节中,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表现出来的 6.这首诗歌中写了哪几种意象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思考并回答。 1.词语:揉过、低首、绿潮。 表达效果:“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